土榨油机榨油技术

基本信息

行政区归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阿克苏地区 柯坪县

经纬度坐标:79.551555 ,40.53198657

非遗类型:传统技艺

非遗级别:地区级

非遗传承人:阿不都黑力力·提依甫

公布批次:第二批

项目编号:Ⅷ-48

申遗单位:中共柯坪县委宣传部、县文体广电旅游局

申遗负责人:艾麦提江·卡热

申遗联系方式:13657585848

详细信息

地理环境

柯坪县位于新疆南部,阿克苏地区最西端,处于天山支脉阿尔塔格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与喀什、克州接壤,是连接阿克苏和喀什的桥梁纽带,是阿克苏地区西大门。距离卡拉苏口岸、红其拉甫口岸600公里,周边150公里内有机场2个,乌喀铁路、国道314线、高速公路3012线横穿全境,交通便利,汇通四方。行政区域面积8912平方千米,其中山区面积6393平方千米,占县域总面积的53%。柯坪县全县林地139.4万亩,草地208.76万亩,人工草场0.62万亩,森林面积106万亩、森林覆盖率7.92%,国家级公益林123万亩。柯坪县属大陆性暖温带干旱性气候,年均降水量为120.0mm。境内光照年辐射总量达5430—6670MJ/(兆焦每平方米),全年日照数3200小时以上,日照百分率为60%—80%,辐射总量比我国同纬度地区高10%—15%,居全国第二位。

柯坪,明末清初时,汉语称柯坪为克勒品,维吾尔语称柯尔坪;1930年正式建柯坪县,属阿克苏道;1978年后沿属阿克苏地区。行政区域总面积8852.72平方公里,辖2乡3镇、36个行政村、5个社区,总人口5.6万人,有汉族、维吾尔族、回族、蒙古族、藏族、柯尔克孜族、土族、哈萨克族等9个民族,其中:维吾尔族人口占98.17%、汉族人口占1.67%。

柯坪县地处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柯尔塔格山南麓,在地貌分类上既有丘陵,又有平原,县境内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海拔1060米~4049米,分南部、西部和北部山区、柯坪盆地和阿恰山前冲积平原3个地貌单元,荒漠、戈壁、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72.4%。柯坪县属大陆性暖温带干旱气候,年均降水量为73.8mm,年蒸发量2864.8mm,蒸发量为降雨量的40倍以上。全年日照时数2788小时,日平均为7.6小时,日照百分率为63%;年平均气温11.4℃,极端气温最高43.1℃,最低-29.3℃,平均日温差14.6℃;无霜期长,年平均无霜期215天。

流布区域

柯坪县阿恰勒镇其兰村

历史渊源

土榨油机榨油技艺最初,这种技艺出现在沿塔里木盆地周边地区。历史可根据2009年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在尼亚遗址出土的沙枣木制作的“株瓦孜”墩座,追溯到汉晋时代。后来,它流传到了新疆包括皮山、阿克苏等在内的沿塔里木盆地周边的各个绿洲。根据在尼亚遗址出土的沙枣木制作的“株瓦孜”墩座等文物,专家们得以追溯这一技艺的悠久历史。

在古代,这种技艺是维吾尔族等民族从事已久的食用油加工技艺,它不仅为当地居民提供了食用油,还在日常照明、医疗和护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呢。

基本内容

土榨油机榨油技术是勤劳勇敢,聪明才智柯坪维吾尔族人智慧结晶之一,自古以来,柯坪维吾尔人祖先利用牲口的力量,把油料作物榨成食用油,满足自己的生活需要。在土榨油机榨油的过程不需要添加任何化学品,从土榨油机里榨出来的青油是个正真的绿色食品。

土榨油机榨油时,先把榨油牛套到土榨油机上,然后把已准备好的油料放入机缸内,榨油工一边干榨油牛,一边把油料压进出油槽,油料进入机缸以后被压榨螺杆化为粉碎约20分钟以后变成合状物,这时,油榨工给油料加点开水又把油机继续开25-30分钟以后油料变成半成品青油,榨好的半成品青油通过接到机缸的取油口流到木盆,然后重新放入机缸内,再加工20-30分以后以成品的青油又流到木盆里,把油渣取出来,就完成一次榨油过程。

传承谱系

第一代:艾买提·买买提,男,维吾尔族,柯坪县阿恰勒镇其兰村村民,出生年月不明。(已去世)

第二代:买买提.沙地克,男,维吾尔族,柯坪县阿恰勒镇其兰村村民,1915年出生,1945年开始从事榨油业,2003年去世。

第三代:阿不都黑力力·提依甫,男,维吾尔族,柯坪县阿恰勒镇其兰村村民,1944年出生,1960年从事土榨油机榨油技艺。

基本特征

1.工艺传统:主要沿用古老的木制榨油机“株瓦孜”进行榨油,这是一项世代传承的手工技艺。

2.设备独特:“株瓦孜”由多种木件组合而成,包括滚带(墩座)、剪、木接头、木销子、连接器、压榨螺杆、轭木、驾牛的小木棍等,具有独特的构造和原理。

3.工序繁琐:榨油过程需要经过筛选、炒籽、蒸坯、压榨等多道工序,每道工序都需要严格控制和精细操作。

4.原料精选:通常选用优质的油料作物,如麻籽、油菜籽等,确保榨出的油品品质优良。

5.用途多样:榨出的油不仅用于日常食用,还可以用于照明、医疗和护发等多种用途。

6.绿色环保:土榨油技艺在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学添加剂,完全保留了油料的原汁原味和营养成分,是一种绿色环保的食用油生产方式。

主要价值

1.历史文化价值:株瓦孜榨油技艺是柯坪维吾尔族等民族长期从事的食用油加工技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反映了古代人民的生活方式和智慧,对于研究当地历史、文化、民族习俗等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实用价值:通过株瓦孜榨油技艺榨出的油,品质优良,口感纯正,富含多种营养成分。这种油不仅可以用于日常烹饪和食用,还可以用于制作各种食品和调味品,为人们的饮食生活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3.经济价值:依托这一技艺可以发展当地旅游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当地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

4.传承与发展价值: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它的传承和保护对于维护文化多样性、促进文化交流等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有利于推动相关产业的创新发展呢。

濒危状况

随着现代化榨油技术的广泛应用,传统榨油机“株瓦孜”的位置逐渐被先进的现代化榨油机所代替,机器榨出的成本低、价格低廉的各种食油开始涌入市场,把几个世纪以来繁荣发展的传统“榨油业”挤到了濒危的边缘。同时,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兴趣在减少,不愿意学习和继承这一技艺,这进一步加剧了株瓦孜榨油技艺的濒危程度。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1.加强宣传推广:通过举办展览、演示活动等方式,展示土榨油机榨油技艺的独特魅力和价值,提高公众对其的认知度和兴趣。

2.培养传承人:鼓励和支持年轻人学习和传承这一技艺,通过师徒传承、培训等方式,培养新的传承人,确保技艺得以延续。

3.政策支持:政府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如资金扶持、税收优惠等,以鼓励和保护土榨油机榨油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4.建立档案和数据库:对土榨油机榨油技艺进行系统的记录和整理,建立相关的档案和数据库,以便更好地进行研究和保护。

5.与旅游结合:将土榨油机榨油技艺与当地的旅游产业相结合,开发相关的旅游产品和体验项目,吸引游客前来参观和体验,从而带动技艺的传承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