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
新疆乌什,古老而文明的城市,这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素有“塞外江南”、“半城山色半城泉”之美称,古称温宿国地,早在西汉就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是古丝绸之路中道的边陲重镇,是历代兵家必争的扼口要塞之地。乌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境内烽火台、唐王寨、千佛洞等名胜古迹众多,燕子山、九眼泉等自然风景区闻名全疆,也是西部“沙棘之乡”的一颗明珠。
乌什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在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的天山南麓,地处东经78°23′41″—80°01′09″,北纬40°43′08″—41°51′12″,东西长约139.5千米,南北宽约124.5千米,总面积884.99平方千米.县城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1111千米,距阿克苏市公路里程111千米。县境东邻阿克苏市和温宿县,南有卡拉铁克山与柯坪县隔山相望,西与阿合奇县毗邻,北有天山山脉与吉尔吉斯斯坦接壤。
乌什原古称温宿国地,西汉神爵二年(前60),隶属汉朝版图,归西都护府管辖。东汉和帝永元三年(91),班超定西域,设都护府于龟兹,温宿(乌什)归其管辖。清同治六年(1867年),阿古柏侵占乌什,光绪三年(1877年)清军收复乌什,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乌什设置隶厅,置抚民同知、照磨各官,裁伯克各缺为乡约,归阿克苏道管辖,民国2年(1913年)改乌什直隶厅为乌什县,是为建县之始。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建立乌什县人民政权。2001年底,乌什县设1镇8乡2场。
“阿合雅”系维吾尔语,意为“白色土地”。
阿合雅乡境东至温宿县阿热力大桥,南隔喀拉提克山与柯坪县接壤,西临亚曼苏鸿沟至阿恰塔格乡,北以托什干河与温宿县为界。该乡辖19个农业村,2个牧业村,1个农场,10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2124人,居住着维吾尔族、汉、柯、回等8个民族,耕地7415.8公顷,以农业为主,林牧结合,农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水稻、油料、棉花。阿合雅乡位于县城东40.6 公里。
流布区域
《乌什维吾尔族阿合雅赛乃姆》流传于乌什县各维吾尔族聚居区,主要为乌什东部阿合雅乡,是《乌什维吾尔族阿合雅赛乃姆》的发源地。
历史渊源
乌什古称温宿国,是一个多民族聚居之地,多种宗教并存传播,具有丰富的民族文化积淀,以《乌什维吾尔族阿合雅赛乃姆》为代表的乌什赛乃姆有着漫长的形成和发展历史。乌什维吾尔族阿合雅赛乃姆舞最繁荣的发展时期为赛德罕王国,尤其是在苏里坦阿不都热西提汗统治时期更为盛行,目前乌什维吾尔族阿合雅赛乃姆舞的传承人有依麻木尼亚孜·肉孜、肉孜·毛拉、艾则孜·沙力、巴哈古丽·伊不拉音等。他们传承并保留着乌什维吾尔族阿合雅赛乃姆舞的原状。
基本内容
1、项目主要内容:《乌什维吾尔族阿合雅赛乃姆》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大型综合艺术形式,唱词内容包含了哲人箴言、文人诗作、乡村俚语、民间故事等,既有合唱,又有齐唱、独唱,唱词格律与押音方式也奇巧多样,载歌载舞,是《乌什维吾尔族阿合雅赛乃姆》最重要的特色,舞蹈技巧丰富多彩,集体舞的队伍组合步伐姿态,单、双人舞中的摇肩动颈,形态各异,变化层出不穷多种律制、调式、节拍并存。乐队组合的多种形式既有热瓦甫乐器主奏,也有弹拔尔乐器主奏。乌什维吾尔族阿合雅赛乃姆舞分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大型赛乃姆舞;第二部分为曲终(回旋舞)。
2、具体表现形态:乌什维吾尔族阿合雅赛乃姆在阿合雅乡各村举行大型群众活动、重大纪念日等活动期间广泛表演。
传承谱系
阿合雅赛乃姆第一代传承人是依麻木尼牙孜·肉孜、第二代传人肉孜·毛力,徒弟:那尤甫·巴拉提,阿不来提·托合提。
基本特征
具有较强的地方特色和较强的吸引力。充分体现乌什维吾尔族农牧民群众深厚的地方舞蹈特征。舞蹈音乐欢快,旋律优美。
《乌什维吾尔族阿合雅赛乃姆》在艺术上的特点有:1、多样性,风格多样,乌什县各不同维吾尔聚居区流传的《乌什维吾尔族阿合雅赛乃姆》在套曲结构、旋律风格、表现形式、使用乐器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点;内容多样,唱词中既有民间歌谣,也有地方传说等;表演形式多样,有歌、有舞、有乐;2、综合性,集歌、舞、乐于一体;3、民众性,《乌什维吾尔族阿合雅赛乃姆》是维吾尔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更与民间礼仪息息相关,与维吾尔人生死相依。
主要价值
乌什维吾尔族阿合雅赛乃姆舞是从古到今保存下来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1500年以来还保留着自己的原状和艺术价值。阿合雅赛乃姆舞以音乐、歌曲、舞蹈为一体,具有独特性,长期以来它丰富和满足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在普及维吾尔族人民经典木卡木12木卡方面有着重要作用。《乌什维吾尔族阿合雅赛乃姆》具有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价值,又有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同时是民族认同的纽带。
濒危状况
乌什维吾尔族阿合雅赛乃姆舞是有悠久历史的舞蹈之一,解放前著名民间艺术家吐尔逊·斯依提(1985年去世)传承乌什维吾尔族阿合雅赛乃姆舞,之后,著名民间舞蹈家依麻木尼亚孜·肉孜、肉孜·毛拉、那尤甫·巴拉特等继续传承着阿合雅赛乃姆舞。为此传承人和学徒由于年世已高,没有年轻的传承人和学徒,给传承和发展带来影响。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1、法律措施: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明确规定了尊重、继承、保护和振兴民族文化的有关条款,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对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的地位。
2、为保护从业人员技术、技艺而采取的法律保护和其它措施,成立了《乌什维吾尔族阿合雅赛乃姆》保护协会,2006年已对《乌什维吾尔族阿合雅赛乃姆》进行了普查,2007年再次进行详细普查,收集大量资料、图片、图像。
3、2008年将《乌什维吾尔族阿合雅赛乃姆》申报为自治区级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县财政投入3万元进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