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
乌什,古老而文明的城市,这里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素有“塞外江南”、“半城山色半城泉”之美称,古称温宿国地,早在西汉就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是古丝绸之路中道的边陲重镇,是历代兵家必争的扼口要塞之地。乌什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境内烽火台、唐王寨、千佛洞等名胜古迹众多,燕子山、九眼泉等自然风景区闻名全疆,也是西部“沙棘之乡”的一颗明珠。
乌什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在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的天山南麓,地处东经78°23′41″—80°01′09″,北纬40°43′08″—41°51′12″,东西长约139.5千米,南北宽约124.5千米,总面积884.99平方千米.县城距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市公路里程1111千米,距阿克苏市公路里程111千米。县境东邻阿克苏市和温宿县,南有卡拉铁克山与柯坪县隔山相望,西与阿合奇县毗邻,北有天山山脉与吉尔吉斯斯坦接壤。
乌什原古称温宿国地,西汉神爵二年(前60),隶属汉朝版图,归西都护府管辖。东汉和帝永元三年(91),班超定西域,设都护府于龟兹,温宿(乌什)归其管辖。清同治六年(1867年),阿古柏侵占乌什,光绪三年(1877年)清军收复乌什,光绪十年(1884年)新疆建省,乌什设置隶厅,置抚民同知、照磨各官,裁伯克各缺为乡约,归阿克苏道管辖,民国2年(1913年)改乌什直隶厅为乌什县,是为建县之始。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建立乌什县人民政权。2001年底,乌什县设1镇8乡2场。
“亚曼苏”系维吾尔语,意为“厉害的水”。
亚曼苏乡地处中吉边境线上,东邻英阿瓦提乡,南连托什干河,西与阿合奇县虎狼山乡交界,北伸天山山脉与吉尔吉斯斯坦接壤,境内地势险要,有丝绸之路著名关隘“别迭里”,又称“勃达岭”,自古以来就是交通枢纽,该乡辖5个农业村、1个牧业村、1个开发区、25个村民小组,总人口9000人,居住着维、柯、汉三个民族,柯尔克孜族占总人口的20%,耕地面积1895.8公顷,以农为主,农牧兼顾,主产小麦、玉米、油料、大豆,亚曼苏乡位于县城以西13公里。
流布区域
《乌什柯尔克孜诺肉孜饭》流传于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各柯尔克孜族聚居区,主要分布在亚曼苏乡1村、2村、牧业村以及阿合雅乡柯族牧民山区。
历史渊源
柯尔克孜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公元前3世纪,柯尔克孜族在叶尼塞河一带游牧生息,唐开成五年建黠戛斯汉国,明末初期,又有大批柯尔克孜进入托什干河流域,与这里的柯尔克孜族旧部会合,游牧于今东起乌什县亚曼苏西至阿克苏的广大地区,柯尔克孜族的饮食生活历史渊源由于长期以来的游牧生活,养成野外烧饭,从古至今柯尔克孜以诺肉孜饭为主要饭食。
柯尔克孜诺肉孜饭,又称“克缺饭”,主要分布在乌什县亚曼苏柯尔克孜民族乡1村、2村,这两个村70%的人口居住着柯尔克孜族,每年3月21日这一天,是柯尔克孜族的诺肉孜节,也是柯尔克孜族的新年,这一天,柯尔克孜族家家户户在野外做诺肉孜饭,以迎来新一年的平安、丰收,诺肉孜饭具有独特风味,长期以来进行流传,亚曼苏柯尔克孜民族乡1村2组牧民布尼亚孜汗·阿不都拉依是保留诺肉孜饭原状并传承的代表人物。
基本内容
1.项目主要内容:乌什柯尔克孜诺肉孜饭以小麦、盐、牛羊肉、葱等7种以上食物混煮而成的稠粥。制作方法:一是根据食用量,将小麦浸泡30分钟,在石窝里用木棒轻砸去皮,便于制作使用;二是准备好羊肉或牛肉切成片;三是准备好葱、黄萝卜、恰玛古、白菜、西红柿、洋芋等蔬菜切成片后便于待用;四是用铁锅一口,倒入适量食用油,将羊肉适当翻炒2分钟,加入食盐,倒入准备好的各类蔬菜,再加入适量食盐,加入适量的清水,熬煮20分钟,将去皮的小麦加入锅内熬煮30分钟。
2.具体表现形态:主要在野外制作,乡、村举行的盛大庆祝活动、婚礼中进行食用。节日这一天男女老少穿上盛装,互相祝贺拜节,在牧区要先生一堆火,让人畜从上面跳过,驱走过去一年的晦气、灾难,迎来新的一年开始。
传承谱系
乌什柯尔克孜诺肉孜饭的传承以家庭传承为特征,以独立的家庭母女相传承,乌什柯尔克孜诺肉孜饭是柯尔克孜族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每一个柯尔克孜族妇女都有制作程度高低的技艺,在亚曼苏乡具有制作技艺较高的艺人。
基本特征
1、具有独特风味。
2、乌什柯尔克孜诺肉孜饭与其它食物相比口感好,令人回味无穷。
3、属于独特饮食,具有降血压、清肠等作用。
4、此食物为招待贵重客人或在新年大型庆祝活动、婚礼中制作、食用。
5、制作程序多样性,需要的食物多样,制作繁杂、讲究。
主要价值
乌什柯尔克孜诺肉孜饭有悠久的历史,制作工艺已有近2500年的历史,与其它食物相比营养价值较高,具有展现柯尔克孜族饮食文化创造力的价值。1、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价值,柯尔克孜努肉孜饭以游牧生活为基础,是这一文化类型的典型代表,也是本民族现存文化传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2、具有不可代替的制作技艺价值,乌什柯尔克孜诺肉孜饭的制作与其它饮食制作不同,制作手续繁杂,程序多,原料各种各样,制作讲究方法严格,乌什柯尔克孜诺肉孜饭制作技艺已经有不少的维吾尔族人借鉴采纳。3、具有可靠的科学研究价值,乌什柯尔克孜诺肉孜饭制作技艺给人类研究食物制作、食物营养提供科学的参考价值。
濒危状况
乌什柯尔克孜诺肉孜饭制作工艺以前在亚曼苏乡1村、2村进行流传,后流传于乌什县各乡(镇)柯尔克孜牧区,目前它还保留着原有的制作方法,如果不抓紧保护和制定传承保护措施,势必将影响传承。近来年,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不断改善,柯尔克孜族的生活发生很大变化,柯尔克孜族年轻妇女接受现代生活方式,对过去传承下来的诺肉孜饭制作难以接受,在世的传承艺人年龄已高,如果不加强传承保护,将面临濒危失传的危险。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1、加强宣传保护工作,按照国家、自治区颁布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为依据,以立法的形式确立了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工作的地位。
2、以县人民政府的名义,对乌什柯尔克孜诺肉孜饭制作技艺进行公示,并逐级推荐、申报,纳入自治区级保护项目。
3、进一步全面、系统的普查,收集、整理一套比较完整的档案。
4、强化对传承人的培训,采取保护措施,初步对传承人取消义务工,每年补助1000元的优惠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