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尔克孜族刺绣

基本信息

行政区归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阿克苏地区 温宿县

经纬度坐标:80.75487875 ,41.74974019

非遗类型:传统美术

非遗级别:国家级

非遗传承人:布如力·斯开克

公布批次:第二批

项目编号:Ⅶ--27

申遗单位:温宿县文化馆(文工团)

申遗负责人:刘浩

申遗联系方式:0997-4027108

详细信息

地理环境

温宿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天山中段的托木尔峰南麓,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 。东与拜城县、新和县交界,南和阿克苏市毗邻,西隔托什干河与乌什县相望,北同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及中国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的昭苏县接壤 。 

全县行政区划总面积1.46万平方公里,边境线长126.6公里 。地势北高南低,分为北部山区和南部平原两大部分 。北部山区占全县总面积的56.67%,耸立着15座6000米以上的巨峰,天山最高峰托木尔峰海拔7443.8米,地形崎岖,峰峦峻拔,冰川密布,具有独特的冰蚀地貌 。南部平原占全县总面积的43.33%,因不同水系的历史切割、冲击,形成西部库玛拉克河与托什干河冲积平原、东部台兰河与喀拉尤勒滚河洪积平原 。

温宿县属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多晴少雨,光照充足,空气干燥,昼夜温差大 。春季多大风沙尘,夏季对流天气造成冰雹、暴雨天气频发 。年均气温10.10℃,年均降水量65.4毫米,年均无霜期185天 ,境内有托木尔峰南部冰川197条,有大小河流62条 。

流布区域

温宿县柯尔克孜族刺绣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在博孜墩柯尔克孜民族乡,此地为新疆远近闻名的“刺绣之乡” 。 成立了以布如力·斯开克为首的宝美特柯尔克孜女子手工绣品农民专业合作社,已经收了不少徒弟 。

历史渊源

- 起源与早期发展:柯尔克孜族刺绣历史悠久,其起源与古代柯尔克孜人的游牧生活紧密相连。在长期的游牧过程中,他们以家畜毛、绒毛等为原料制作生活用品,逐渐创造出了绚丽多彩的刺绣技艺。

- 与中原文化的交流:西汉时期,叶尼塞河流域的柯尔克孜人就有专门织造绫罗绸缎的工匠,当时的古墓中出土了印有精美鸟兽及植物花纹图案的毛织品,可见其与中原地区的刺绣文化交流密切,中原先进的织造和刺绣技艺或许对其产生了影响。

- 传承与延续:柯尔克孜族刺绣世代相传,在柯尔克孜族的日常生活中占据重要地位。家中的墙围、炕头的靠枕、被面、毛毯等多有刺绣装饰,而且姑娘的嫁妆和赠送亲友的礼品也多为刺绣品,这使得刺绣技艺得以传承和发展。

- 成为文化名片:2008年,温宿县柯尔克孜族刺绣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在政府的扶持下,当地形成产业化加工生产模式,柯尔克孜族绣品畅销全疆和内地,还吸引了中亚国家前来订购,成为了温宿县响亮的民族文化名片。

基本内容

在图案方面,其图案题材多样。常见的有动物图案,如羊、马、鹿等,这些动物图案与柯尔克孜族的游牧生活息息相关;还有大量植物图案,包括花草、树木等,例如,他们会绣制精美的石榴花图案,寓意着多子多福。另外,也有几何图案,如三角形、方形、菱形等组合而成的复杂图形,这种几何图案常被用于装饰衣物的边缘或作为背景图案。

从针法来讲,柯尔克孜族刺绣有多种针法。包括平针绣,这是最基本的针法,用针线平行绣制图案,线条流畅、针脚细密,使图案显得平整光滑,常用于绣制简单的轮廓或大面积的填充;还有锁边绣,主要用于织物边缘的装饰,起到加固和美化边缘的作用,针法如同锁链一样,环环相扣,使边缘更加牢固且富有层次感;此外,还有十字绣,通过在织物上交叉绣制“十”字来构成图案,绣出的图案立体感强,工整对称,常用来绣制一些比较规整的花纹。

在色彩上,色彩搭配鲜明。红色、蓝色是比较常用的主色调,红色代表热情、活力,蓝色象征着天空和纯洁。同时,也会搭配绿色、黄色等色彩,绿色体现大自然的生机,黄色则增添明亮欢快的感觉。

在用途上,刺绣品广泛用于生活的各个方面。在服饰上,他们会在帽子、衣服领口、袖口、裙摆等位置刺绣,像柯尔克孜族传统的帽子,就会绣上精美的图案;在生活用品上,像挂毯、墙围、枕套、被面等也都有精美的刺绣装饰,这些刺绣品不仅实用,更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传承谱系

第一代,女,努尔汗·阿地力,师徒

第二代,女,萨热汗·托合提,母传(出生1860.4)

第三代,女,海丽齐木·沙尔合孜,母传(出生1940.2)

第四代,女,布如力·斯开克, 母传(出生1964.9.1)

第五代,女,阿孜古丽·阿吾力,母传(出生1980.4.6)

基本特征

工艺方面

- 种类繁多:包括刺绣、贴绣、扎绣、镶坠彩绘等,针法多样,如结绣、钩秀、扎绣、十字绣等。

- 全手工操作:从捻制毛线和丝线,到染色、刺绣,整个工艺流程均由手工完成。

图案方面

- 题材丰富:多采用花卉草木、飞禽走兽、日月星辰等图案和几何图形,其中山峰图案较为常见。

- 布局精巧:常在衣服的领、袖、前胸等处绣上美丽、精致的几何图案,或在花毡、墙围、枕头、被褥周边等进行装饰性刺绣。

色彩方面

- 色调鲜明:以黑、白、红、蓝、绿等基本色调为主,其中红色最受欢迎。

- 寓意深刻:不同颜色有不同寓意,如黑色表示深厚博大、顽强朴素;蓝色象征神圣高贵;红色表达欢快、热烈和幸福等。

材料方面

- 原料天然:主要使用捻制的毛线和丝线,染料多为核桃皮、石榴皮、蒲公英、色石等植物染料,使染织品颜色鲜艳且散发植物清香。

用途方面

- 广泛多样:不仅用于制作刺绣布单,还可用于制作花毡、毛毡、口袋、挂毯、地毯、服装、鞋帽、腰带、枕头、布单、毡毯、帐帏、门帘等生活用品和工艺品。

主要价值

艺术价值

- 独特美感:其刺绣工艺精湛,图案精美。通过多种针法和鲜明色彩搭配,绣品无论是花卉、几何图案还是动物形象都栩栩如生,像在花毡、服饰上的刺绣,给人以强烈的视觉美感。

- 体现民族审美:各种图案和色彩的运用,体现了柯尔克孜族独特的审美观念,他们对自然万物的理解和热爱都融入其中,如对山峰、花草等图案的喜爱,展现出民族艺术特色。

文化价值

- 文化传承载体:柯尔克孜族刺绣承载着本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内涵。从图案设计到刺绣技艺,都在世代相传中保留了民族文化传统,像传统图案中的日月星辰等元素,传递着他们对世界的原始认知和古老传说。

- 民族身份象征:是柯尔克孜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文化标识之一。当看到这些刺绣作品,人们能直观地联想到柯尔克孜族,对于增强民族认同感和凝聚力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经济价值

- 增加收入途径:在现代社会,柯尔克孜族刺绣产品可以作为特色手工艺品销售。如刺绣的服装、挂毯等,通过旅游市场、电商平台等渠道,能为当地群众带来经济收益,推动当地经济发展。

- 带动相关产业:刺绣产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原料供应、加工、包装、销售等一系列相关产业的兴起,形成完整产业链,促进地方产业多元化。

实用价值

- 生活用途广泛:用于制作服装、被褥、毡毯、门帘等各种生活用品。如在服装上刺绣能增加衣物的美观度和保暖性;被褥上的刺绣可以使其更加耐用且有装饰性。

濒危状况

- 现代工业冲击: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机器生产的刺绣品成本低、产量高,逐渐占据市场主导地位。相比之下,柯尔克孜族刺绣全手工制作,成本高、产量低,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导致其逐渐退出现代生活 。

- 传承出现危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柯尔克孜族刺绣技艺的传承出现一波三折,面临断代危机。一方面,现代生活方式和文化的冲击,使年轻人对传统刺绣技艺的兴趣减弱,更倾向于接受现代教育和追求现代职业;另一方面,掌握传统刺绣技艺的艺人逐渐减少,且年龄偏大,一些精湛的技艺面临无人传承的困境.

- 经济效益较低:柯尔克孜族刺绣制作周期长、工艺复杂,经济效益不高,难以吸引年轻人从事这一行业。此外,当地缺乏有效的市场推广和销售渠道,导致刺绣品的市场价值未能得到充分体现,影响了从业者的积极性和传承人的培养。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政府制定了博孜墩柯尔克孜民族乡刺绣手工技艺保护计划,并由县非遗保护小组和县文化馆等部门实施生产性保护,有力地促进了民族刺绣的传承和发展。同时,利用援疆资金购买刺绣机,分配给牧民家,发动妇女进行加工刺绣生活用品。

- 培养传承人:柯尔克孜族刺绣第四代传承人布茹丽·斯开克在温宿县文化馆支持下开办刺绣合作社,收徒授艺。2019年,新疆一行文化艺术学术中心依托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柯尔克孜族刺绣,设立阿克陶县柯尔克孜族刺绣非遗工坊,面向当地刺绣艺人开展系列技能提升和创新设计培训班,提升其理论素养、技艺水平和创新设计能力。

- 与现代产业融合: 形成产业化加工生产模式,将刺绣作为文创产品对外销售,推动民间手工刺绣走向正规化、产业化,使刺绣制品畅销疆内外。

- 与旅游结合:推进“非遗+旅游”深度融合,在旅游活动中展示柯尔克孜族刺绣等非遗项目,推出以非遗为主题的旅游产品和体验活动,如温宿县在2024年的钓鱼节活动中融入非遗元素,让游客感受其独特魅力,从而加强对刺绣文化的宣传与保护。

- 教育传承与推广: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与柯尔克孜族刺绣等非遗结合。

- 技艺传承与人才培养:确保柯尔克孜族刺绣技艺得到完整传承,培养一批熟练掌握传统刺绣针法、图案设计等技艺的传承人,包括老艺人对年轻一代的“传帮带”,建立稳定的传承梯队,使刺绣技艺在代际间延续不断。

- 文化内涵保护与弘扬:深度挖掘和保护柯尔克孜族刺绣所蕴含的民族文化内涵,如宗教信仰、历史故事、民俗风情等元素在图案与色彩中的体现,通过文化展览、学术研究、媒体传播等多种途径向更广泛的受众弘扬,增强民族文化自豪感与认同感。

- 产业振兴与市场拓展:构建可持续发展的刺绣产业体系,提高刺绣产品的品质与创意设计水平,结合现代市场需求开发多样化的刺绣商品,如旅游纪念品、家居饰品、时尚服饰等,拓展国内外销售市场,提升经济价值与市场竞争力,从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并提高从业者收入。

- 社会认知与融合促进:提升柯尔克孜族刺绣在全社会的知名度与认知度,促进不同民族、不同地域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让刺绣成为展示温宿县地域文化特色与民族和谐共处的重要窗口,融入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如教育、旅游、文化创意等领域,使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新活力并实现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