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克苏琼(大)馕

基本信息

行政区归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阿克苏地区 新和县

经纬度坐标:82.62566561 ,41.55179905

非遗类型:传统技艺

非遗级别:地区级

非遗传承人:买买提江·伊明

公布批次:第一批

项目编号:Ⅷ-10

申遗单位:新和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

申遗负责人:胡志东

申遗联系方式:0997—8122426

详细信息

地理环境

新和县位于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西南部,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东与库车县隔渭干河相望,西以玉尔滚山为界与阿克苏、温宿县相交,北依天山支脉却勒塔格山与拜城县毗邻,南与沙雅县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80°55′~82°43′、北纬40°45′~41°45′。全县总面积8223平方公里,人口为16万;有维吾尔族、汉族、回族、哈萨克族、柯尔克孜族、蒙古族、乌孜别克族、撒拉族、俄罗斯族、满族等民族。民国11年(1922)原库车县西乡析出12个回庄,建立托克苏县佐,民国19年(1930)改托克苏县佐为托克苏县,民国30年(1941)托克苏县更名为新和县。新和县属于大陆性温暖带干旱气候,空气干燥,降水量少,昼夜温差大,是全疆粮棉生产基地之一。盛产棉花、小麦、玉米、瓜果等。新和县地处交通要道。远在汉唐时期,著名的古“丝绸之路”必经驿道。

流布区域

新和县围绕县有馕产业园、乡有合作社、村有便民打馕匠点的经营模式,打造县、乡、村“三位一体”的馕产业发展格局。建立县级馕产业园1处、乡镇馕产业园6处、村级馕匠点113处,共有馕坑418组(其中,电气一体化馕坑106组,传统馕坑312组),生产大馕、油馕、牛奶馕等20多种馕,日产馕达12.6万个。

历史渊源

维吾尔手工打馕技艺,是从维吾尔人最古老的部落族群时代从事游牧和农耕活动起,便把颗粒粮食磨成面粉,再加盐和水和成面团,做成扁圆形状,埋进火炭灰中烤熟,这便是最原始的面食,叫做“库麦奇”,从此开始了吃熟食。如此世代沿袭,不断演进,后来出现了厚馕(泡慕馕)。就这样经过几个世纪的演进过程,出现了现今这样多形状、独具口感的馕,并创造出维吾尔饮食文化。为此,在新和县也形成了“买买提江香馕”、“营养馕”等品牌。

基本内容

维吾尔打馕业虽在我区维吾尔族同业人手中被广泛采用,但新和县的琼馕、希尔曼馕等馕,虽没什么高技术和特殊设备,却采用传统的打馕方法和普通的当地设备,稍加改造便可打烤出独具特色的馕来,虽然从前在民间非常普及,但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生活节奏的加快,一些技术趋于类同,但它却保留了浓郁的民族特色。

传承谱系

第一代:乃吉米订·阿卜杜扎伊尔;

第二代:阿卜杜热依木·阿卜杜扎伊尔,1995年起学打馕手工技艺;

第三代:阿卜力肯木·阿卜杜热依木;2000年起学打馕手工技艺;

第四代:阿卜杜克热木·阿卜杜热伊木,2004年起学打馕手工技艺;

阿卜杜克热木·阿卜杜热伊木徒弟:

1.阿布都如苏力·塔依尔,男,维吾尔族,新和县依其艾日克镇幸福社区人,2002年出生,身份证号:65292520021210107X,2023年5月起学打馕手工技艺;

2.艾尔肯·玉散,男,维吾尔族,新和县依其艾日克镇恰先拜巴扎村人,2005年出生,身份证号:652925200506051012,2024年8月起学打馕手工技艺;

3.亚森·喀哈尔,男,维吾尔族,新和县塔木托格拉克乡安西社区人,2004年出生,身份证号:652925200401103517,2024年10月起学打馕手工技艺;

基本特征

准备原料

首先要准备好面粉,一般为精面粉。此外还可根据不同馕的种类准备其他原料,例如制作甜烤馕需要准备白糖、花生油、嫩酵面(面肥)、苏打粉等;制作肉馕需要准备羊肉丁、孜然粉、胡椒粉、洋葱末等作料;有的馕还会加入鸡蛋、牛奶、清油、芝麻、皮牙子(洋葱)等原料2。

制作面团

在面粉中加入适量盐水和酵面(现在也有用发酵粉的),和匀后揉透,然后稍作发酵。如果制作甜烤馕,将精面粉放入盆内,加嫩酵面及白糖、花生油、苏打粉及150克水揉成面团,盖上湿布饧15分钟2。

整形处理

把发酵好的面团根据需要揉成长条后摘成面剂,再揉成圆形。如果是甜烤馕,揉好的圆形面剂上面抹上油,两个合在一起成为烤馕生坯;然后将生坯按扁,用大拇指从圆窝处往外按成直径约1厘米大小的圆窝,再用带尖的工具在馕的中间扎几个透眼,如果是普通馕,把加入牛奶鸡蛋等原料的面团发酵好后,揉一会儿进行排气,搓厚实后压扁整理成圆形,中间凹,边上卷,并用圆形带针的叉子扎眼,这样会更香,

涂抹油料(部分馕需要),例如把没有加工的胡麻油烧开,冷却后加入洋葱、黑白芝麻等,涂到馕的一面。

烤制馕饼

先将干柴放在馕坑内燃烧,把坑壁烧得烫热(理想的馕坑是用碱性特别强的泥土和着砖块砌成的,如戈壁滩的盐碱地、克孜勒镇的泥土制成的馕坑),然后把擀好或整好形的饼形面坯贴在坑壁上。一般烤十分钟左右便能烤熟,像甜烤馕是用220 - 230的炉温烘烤12 - 14分钟即可出炉。

主要价值

它具有传统手工艺特性,并具有传承性,承接古代与现代,既保留了古老传统又适应了现代质量要求,具有民族饮食文化特征。它不仅满足了维吾尔族人民的需要,也满足了各民族人民的需要,它几乎填补了人类饮食文化文化的一个空白。

濒危状况

(一)产业引导上仍需加强。对馕产业整体规划缺乏系统谋划,县域馕产业存在规模小,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与自治区、地区馕产业发展规划还有差距。

(二)品牌打造上仍需用力。新和馕产品在品牌打造方面用心用力仍有不足,产品包装设计不精致,与兄弟县市存在差距。

(三)销售渠道仍需拓宽。发挥援疆省市力量及电商平台作用不充分,打通各类销售渠道上方式方法单一,县内消费占比较高,在“走出去”上仍存在短板。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积极探索多元化运行模式,制定了《新和县馕产业发展实施方案》,对全县馕产业发展的产业现状、产业运行、发展方向进行了明确,对各项工作任务进行了分解,目标任务明确。实行“企业+合作总社+分社+馕匠点”管理模式,坚持节约成本、标准生产,不断完善规范产业生产链,做到“统一采购、统一生产、统一标准、统一包装、统一配送、统一销售、统一价格、统一服务、统一监督”的“九统一”模式,形成生产、加工、配送、销售“一条龙”式产业链,同时,充分结合市场需求,合理设定馕品种,让术业有专攻的匠人批量生产,持续提升馕产品价值。认真做好“新和馕”品牌运营工作,馕产品包装机、包装袋已设计投入使用。积极做好馕产品的研发工作,目前主要生产新和大馕、油馕、牛奶馕,辅助生产玫瑰花馕、肉馕等20余种特色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