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
库车市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地理位置为北纬40°49′- 42°38′,东径40°49′-42°38′,南北长193公里,东西宽164公里,总面积15379平方公里。库车市是人口较多的县城,有维吾尔族、汉族、回族等23个民族,以维吾尔族为主体混合定居,总人口达65万人,辖8个镇、6个乡、4个街道,223个行政村、36个社区。
地理位置北高南低,属干旱、少雨气候,属典型的温和地带。在这种条件下,酝酿出库车独有的手工技艺,这些技艺就是人民群众自然才艺的具体见证。
库车这种自有的先决条件决定了前人创造形成地方特色的饮食文化,库车汤面就是其中之一。
流布区域
在库车市有汉族、维吾尔族、回族等23个民族,以维吾尔族为主体混合定居。库车汤面具有悠久历史,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很长的流传阶段,除了库车以外,新和、沙雅、拜城、轮台、乌鲁木齐等地也有库车汤面。
历史渊源
库车市自古以来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这里的历史、习俗深深影响着库车的饮食文化,我市的饮食文化得到发展,品种多样,味美色香,库车汤面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种,主要作为早餐食用。库车市各乡(镇)场都有从事本行业的人,库车市、依西哈拉镇、乌恰镇更有代表性。库车美食多种多样,具有地方风味,在南疆地区很有名气,尤其是汤类饭食中,库车汤面是具有独特风味的早餐。关于库车汤面虽然没有详细历史记载,根据老一辈人们口述得知具有百年之久的历史。
基本内容
库车市自古以来是丝绸之路上重要的文化中心之一。我市的饮食业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一个地区的任何文化都与他的历史传承是分不开的,饮食文化同样包含到文化范畴里,这里的历史、习俗深深影响着库车的饮食。库车汤面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库车市县城区、各乡(镇)都有从事本行业的人。库车市新城、老城、依西哈拉镇、乌恰镇更有代表性。
原料主要有:面粉、羊肉、鸡蛋、菠菜、羊尾油、肉汤、花椒粉、葱、蒜泥、清油、醋、辣椒油等。
汤面的做法:先和好面,面里加些苏打,少放点盐,放1小时左右,和好面之后加工汤,给熬了一夜的羊骨头汤加调料,将已准备好的菜加入热汤内,在另外一个大锅里煮熟面条并取出分放到碗里,再用调好的羊骨头汤冲几遍加温、把汤盛入碗中,加上切好的羊肉片、加些香菜,这一碗香烹烹的汤面就做好了。吃汤面的时候和包子、油塔子、水煎包子等一块食用。汤面用料属于天然无害原材料,可以称之为绿色食品。因烹制汤面技艺容易掌握,平常在家也能自己烹饪食用。随着社会发展,对传统饮食文化的推崇,人们对身心健康的追求不断提高,库车汤面以它佐料简单、口味浓香的特色具有发展潜力,用羊肉和牛排骨熬汤制作,营养价值高,经常食用也不会上火。食用调料不多,原料属于天然食品,价格亲民、老少皆宜,成为各族群众都喜爱的早餐倍受消费者喜爱。
传承谱系
库车汤面作为市民喜爱的早餐,在库车市各大小餐厅、食堂堂食。库车市各乡(镇)场都有从事本行业的人。库车市、依西哈拉镇、乌恰镇更有代表性。库车汤面现在的代表性传承人是库尔班·吐迪和他的女婿玉散江,还有儿子、徒弟们从事此技艺。
此技艺由上辈传授给下一代以师徒相传的方式传承,在日常生活中利用和传承保护,逐渐发展进化为现代生活中的主要早餐。
基本特征
库车汤面作为早餐,具有开胃、补充身体所需营养的特点,汤面是将羊肉煮熟切薄片,另以羊尾油丁加调料成汤,反复浇黄面烫热,放肉片、蛋皮丝、蒜油、酸辣味料、撒胡椒粉而成、酸辣味浓。
主要价值
1.库车汤面是祖辈们智慧的产物,我市饮食文化的代表性美食之一,多年来在日常生活中食用,有利健康,可以称之为绿色环保食品。
2.库车汤面烹饪技艺方法不复杂,成本低、技艺容易掌握,在家庭也可以食用。
3.现如今随着社会发展,对绿色环保食品的推崇,人们对身心健康的追求不断提高,此类绿色产品作料无添加任何化学成分,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当今社会可以在生活中作为早餐或晚餐食用,倍受消费者喜爱。
4.在保健和医治方面具有食疗价值。
5.库车汤面烹饪手艺简单实用,适合在婚丧嫁娶等宴请场合或家庭中烹制食用。
6.在传统技艺的研究保护方面具有价值。
濒危状况
1.库车汤面作为一道地方风味汤类美食,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在食堂成为群众喜爱的早餐,除了本地之外也影响周边其他各地食用。
2.如今库车汤面在我市和全疆各地广泛食用,库车汤面现在的代表性传承人是库尔班·吐迪和他的孩子们继承传统的技艺,放入市场,以库车汤面为主开设餐馆,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3.市委、市政府重视传统技艺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为做好库车汤面等特色技艺的保护发展采取了有利措施,乡镇党政部门积极配合,采取减少传承人和从业者农业生产任务等办法给予鼓励。各级部门将技艺的保护工作纳入年度计划,并加强推广、宣传,加大保护力度。
4.将传统技艺纳入职业学校学习课程,关心培养下一代。
5.搜集整理有关传统技艺库车汤面资料,做好存档工作。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1.各乡镇采取对传承人提供优惠政策,对从事本技艺的人划拨用地,在用地、投资等方面提供援助和相应措施,鼓励人们从事本行业。
2.为了向消费者推荐此类原生态的传统技艺产品,用网络媒体、抖音等平台进行对外宣传,并借助各类推介活动进行宣传推广。
3.政府协调各乡镇街道,鼓励举办传统文化活动,传承普及传统技艺,大力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非遗项目渗透于群众生活,通过不断举办非遗技艺展示活动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4.鼓励传承人带徒培养下一代接班人,关心传承人生活,提供有力的传承条件。
5.对非遗保护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做好挖掘、收集和整理申报工作,保存好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档案资料,并做好了数字化资料的建立和保存。
6.针对手工技艺类项目的传承人及技艺进行视频记录,对相关技艺保留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