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灰砖烧制技艺

基本信息

行政区归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阿克苏地区 库车市

经纬度坐标:83.06677012 ,41.72109942

非遗类型:传统技艺

非遗级别:地区级

非遗传承人:艾沙·库尔班

公布批次:第二批

项目编号:Ⅷ-54

申遗单位:库车市文化馆(非遗保护传承中心)

申遗负责人:罗志娟

申遗联系方式:18096999808

详细信息

地理环境

库车市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地理位置为北纬40°49′- 42°38′,东径40°49′-42°38′,南北长193公里,东西宽164公里,总面积15379平方公里。库车市是人口较多的县城,有维吾尔族、汉族、回族等23个民族,以维吾尔族为主体混合定居,总人口达65万人,辖8个镇、6个乡、4个街道,223个行政村、36个社区。

地理位置北高南低,属干旱、少雨气候,属典型的温和地带。在这种条件下,酝酿出库车独有的手工技艺,这些技艺就是人民群众自然才艺的具体见证。

库车这种自由的先决条件决定了前人创造形成地方特色的建筑艺术风格,灰砖就属古建筑使用的主要材料。

流布区域

库车灰砖烧制技艺分布于新疆范围的维吾尔族生存区域,目前,这传统技艺面临失传,在我县只有乌宗镇因黑村村民库尔班·纳由甫和他的儿子和两个徒弟继承了这技艺。

历史渊源

库车灰砖烧制技艺是传统技艺,独具特色,是维吾尔族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7年前后在我市友好南路公路改建工程期间,发现地藏属南北朝的9个墓地,这些古墓的特点是拱形,用灰砖做成,所用的砖块很厚,还有各类动物图案。另外苏巴什古城东边耸立着的佛塔,地基部分也是用灰砖做成,以此可以得知灰砖在库车产生的历史确实很长。可根据历史和考古资料,以前库车本土建筑技术、石雕技艺、石膏装饰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我市现存古建筑物有“莫拉纳格什丁麻扎”、“拜力克阿塔麻扎”、“僧人尼扎米丁德黑力维麻扎”、“那乌拉霍加麻扎”等,就是用灰砖建成。

库车灰砖烧制技艺在维吾尔建筑艺术中占重要地位,随着建筑装饰艺术的世代发展和巩固,土块烧制、利用砖块进行图案雕刻装饰和切割装饰得到发展,灰砖在装饰艺术方面得到不断展现。

基本内容

库车各族人民勤劳、智慧、富于创造力,随社会的发展,以住房需求为前提产生了灰砖烧制技艺。

烧制灰砖的步骤和方法是首先用沙子和土加适量水,搅拌均匀和成泥,然后将泥放进方形模具里,在平整的地面倒出模具里的砖形泥块,放置5-6小时待它晾干(没有晾干在烧制时会裂缝),砖窑内用三角形土块做底架,再将晾干的生砖整齐的摆放入砖窑内,再用红柳从砖窑底部烧火加温,燃料不能用煤,待快烧成时,用湿骆驼刺和湿树枝熏烧使其颜色变蓝,用旺火烧炼12至15小时,烧制成的熟灰砖便出炉了。烧制完成后没有烟才可以开窑。燃料主要用骆驼刺和白刺之外还有柳木、槐树、红柳等。

因灰砖颜色美观、结实、耐用,装饰建筑方面独具特色,用于建筑外墙面的装饰和点缀拼出各式民族图案,能够展现维吾尔族建筑风格魅力,现用于修建文物遗址建筑。原来库车人用灰砖建造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和大户人家房屋,到了近代很少加工生产,而且烧制灰砖所用的燃料红柳、野生骆驼刺等植物受保护,因此灰砖烧制技艺面临失传。

传承谱系

根据相关史记,中世纪开始在库车就用砖块与灰砖建造房屋、装饰建筑物,建筑艺术比较繁荣,我市现存库车大寺、莫拉纳格什丁寺就是见证。

前人利用原先的传统技术加以改进,进行加工、使用,灰砖以它装饰性强、结实耐用等特点,成为当时建筑材质中主要材料,就因如此,灰砖制作技艺至今世代相传,继承下来,库尔班·哈比里和他的儿子艾萨·库尔班、热合米吐拉·托乎提、居买·库尔班等人是这一项目的传承人。

纳由甫(1877年-1955年),维吾尔族,出生在库车市乌宗镇因黑村;库尔班·纳由甫(1903年-1993年),维吾尔族,出生于库车县乌宗镇因黑村,他1931年起从事烧砖业。库尔班·哈比里于1946年在库车市乌宗镇因黑村出生,初中文化,1974年开始向岳父库尔班·纳由甫学艺,现他的儿子和两个徒弟继承了该技艺,他在2002年与弟子最后烧制修建哈尼喀库车大寺的灰砖,之后就已停产,他是现存唯一传承人。

基本特征

1.因烧制灰砖适合这里的自然条件,在黄泥地挖制砖窑,制作费用和人工要求不高。

2.不受特殊环境限制,在边远、交通不便、条件差的地方,也能够从事此技艺。

3.灰砖可以烧制成各种颜色,在装饰建筑物方面适用性强。

4.现在主要用于文物遗址、古建筑的修缮,是古建筑修缮还原使用的主要材料。

主要价值

1.灰砖同现在加工的砖块相比,结实、耐用。

2.利用各种模子烧制各式和各类花案的灰砖,装饰建筑方面独具特色,烧制出的蓝砖因颜色美观,用于建筑外墙面的装饰和点缀和拼出各式民族图案,能够展现维吾尔族建筑风格魅力。

3.现用于修建文物建筑,是古建筑依照原型修建工程。

4.灰砖在研究维吾尔族建筑业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濒危状况

1.原先灰砖主要建造和装饰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物,现如今随社会的发展,装饰艺术形式多样,手法不一,灰砖所用之处渐渐变少。

2.因烧制灰砖必须用干红柳、骆驼刺、白刺等野生植物作为燃料,这些植被现属庇护种类,不能随便利用,没有其它同类燃料,制作受到一定阻碍。

3.灰砖虽然结实、耐用,但随着社会发展,现在的建筑很少使用。

4.灰砖的使用率减少,从业者的生活没有经济保障,导致从事着不能继续生产制作灰砖。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1.乡镇党政采取对传承人提供优惠政策,对充实本技艺的人划拨从事用地,在用地、投资等方面提供援助和相应措施,鼓励人们从事本行业。

2.为了有计划地向消费者推荐此类原生态的传统技艺,用网络媒体、抖音等平台及举办各类对外宣传活动进行了宣传。

3.政府协调各乡镇街道,鼓励举办传统文化活动,传承普及传统技艺,大力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非遗渗透于群众生活,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4.鼓励传承人带徒培养下一代接班人,关心传承人生活,提供有力的传承条件。

5.对非遗保护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做好挖掘、收集和整理申报工作,保存好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档案资料,并做好了数字化资料的建立和保存。

6.针对手工技艺类项目的传承人及技艺进行视频记录,对相关技艺保留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