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
阿克苏市,维吾尔语意为“白水城”,阿克苏市位于东经79°43′26″~82°00′38″,北纬39°28′57″~41°30′10″,地处南疆中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北边缘、塔里木河上游,是阿克苏地区七县二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1.3584万平方公里(不含兵团),已建城区总面积153.59平方公里,耕地169.1万亩,由维、汉、回、哈等36个民族组成,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市辖3乡3镇、5个街道和6个片区管委会,共有112个行政村和59个社区。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等荣誉称号。阿克苏市属大陆性暖温带干旱气候,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降水稀少,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昼夜温差大。
流布区域
阿克苏市城乡
历史渊源
魔术具有悠久的历史基础和历史渊源,延续至今,从民间聚会表演,向舞台节目表演、电视节目表演的方向发展。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了新疆魔术表演团,培养出了专业的魔术表演演员,在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的同时,民间魔术表演者也继承自己的传统魔术节目,在民间表演,对继承和弘扬魔术艺术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基本内容
从1970年在喀什学魔术起,至2016年去世,掌握二十多种魔术技能。其先后在温宿文工团、阿克苏民间文艺团体组织中当过魔术演员,为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在多种场合演出魔术节目。
传承谱系
民间魔术是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形成,并不断继承、创新和发展,它见证了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历史构建进程,见证了各民族融发展的历史进程。谱系如下:
第一代传承人:阿西木·达瓦孜(1870-1955)喀什人。
第二代传承人:1、西尔艾力·阿西木(1930-1976)喀什人。
2、艾达尔艾力·阿西木(1942-)喀什人。
3、努尔艾力·阿西木(1950-)喀什人。
第三代传承人:乌布里卡斯姆·吾斯曼(1945-2016年)喀什人,从1975年至2016年在阿克苏市生活并从师魔术。
拜克力·达瓦孜(1949-2002)阿克苏地区阿瓦提县人,在阿克苏市生活并从师魔术和音乐弹奏。
托乎尼牙孜·拉兹(1943-1955)阿克苏市人。
第四代传承人:木拉丁·艾尼(1994-) 当前,老街夜市演员,擅长魔术。
基本特征
1、诡秘,2、精彩,3、迅速,4、表演时间短,5、语言与动作相适应,6、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7、具有群众性, 8、符合民族风俗习惯,9、节目种类多,10、道具简单,小巧玲珑,便于携带,11、不选择场地和条件。
民间传统魔术具有以上特征。它的观众多,不同民族、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的观众都要看,符合精神享受的需要,可满足观众的好奇心,观众不会轻易发现魔术表演者的诡秘技艺,魔术表演者利用各种道具随处可以表演,他们只要有一块平地就可以表演。
主要价值
民间传统魔术具有精神消费价值。它可以吸引观众,可给观众留下惊奇、笑声和精神享受,在这方面的有点特别突出。
1.民间传统魔术具有文化艺术价值。在表演中给人留下的精神食粮,对民间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2.民间传统魔术具有历史价值。它的昌盛、传承、发展历史很长,历史基础很深。
3.民间传统魔术具有科学研究价值。它的精神消费价值、文化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多种基本特征,对研究者来说是丰富的科研题目和资料。民间传统魔术具有保护和传承价值。民间传统魔术产生在民间,在民间传承,发展至今。现今舞台上的专业魔术表演的基础仍是民间魔术。
濒危状况
民间传统魔术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传承、创新、发展而来。随着社会文明进步,人们对精神文化的多元需求,民间传统魔术渐次淡出舞台。民间传统魔术有逐渐消失的危险。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近年来,阿克苏市不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以传承体系+非遗保护传承基地+融入市场产业布局等体系建设为抓手,有效保护了该项目的传承人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