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叼羊

基本信息

行政区归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阿克苏地区 阿瓦提县

经纬度坐标:80.37443023 ,40.63594827

非遗类型:传统体育

非遗级别:自治区级

非遗传承人:吐尔洪·阿合尼牙孜

公布批次:第一批

项目编号:Ⅵ-2

申遗单位:阿瓦提县文化馆

申遗负责人:何云

申遗联系方式:0997-5125890

详细信息

地理环境

阿瓦提县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西部、塔里木盆地西北部边沿、天山南麓,在阿克苏河、喀什噶尔河、叶尔羌河、和田河下游冲积平原上,海拔1020~1064米,地势平坦,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北部为绿洲平原,南部为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一部分),南北两部交汇于叶尔羌河河床,是县境内最低地带。东北与阿克苏接壤,南部深入塔克拉玛干大沙漠。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在这里交汇,是塔里木河的源流。地理位置东经79°45'-81°05',北纬39°31'-40°50'。总面积1.33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25.27万人,由维吾尔、汉、回、哈萨克等15个民族组成,是典型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人们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工作。

这里有一望无际的原始胡杨林,是刀郎人世世代代生息活动的主要基地,紧临塔克拉马干沙漠,光热资源丰富,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相对湿度低,夏季干热,冬季干冷,风大沙多,是典型的温带大陆型干旱气候。

流布区域

主要分布在塔里木河流域的新疆阿瓦提县。这里,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交汇形成塔里木河的源头,孕育了叼羊这一独特的文化现象。阿瓦提县以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民族文化,成为叼羊运动的重要传承地。

历史渊源

叼羊的历史渊源可追溯至中世纪。当时,狼对牲畜的危害极大,牧民们对狼深恶痛绝。一旦猎获了狼,便将它驮于马上奔跑,众人争相抢夺,以此娱乐。后来,这种活动逐渐演变成一种专门的娱乐形式,并由“叼狼”演变成“叼羊”。另一种说法认为,叼羊起源于民族英雄玛纳斯的传说。在玛纳斯时代,柯尔克孜族与敌人交战时,玛纳斯受到启发,将士兵分为两队,以互夺羊羔的办法训练,最终练就了克敌制胜的方法。此后,叼羊作为练兵手段传承下来,发展成为传统的民俗活动。

基本内容

主要包括羔羊的准备、骑手的分工与策略、比赛规则等。羔羊一般选用两岁左右的健壮山羊,先割去头和四蹄,紧紧扎住食管,再放到清水中浸泡或向羊肚中灌水,以增加其重量和羊皮坚韧性。比赛时,骑手们分为两队或多队,进行激烈的争夺。他们不仅要有勇敢的精神,还要有娴熟的技术和明确的分工。一旦夺得山羊,同队的伙伴会前拽缰绳、后抽马背,左右护卫,才能顺利冲出对手设下的重重包围。

传承谱系

1.库万·莫明,68岁,农民,住址:塔木托拉格乡4村,2005年开始跟随学习,手机 13779432613,技艺水平较高。

2.阿布都玉苏甫·努尔顿,53岁,农民,住址:乌鲁却勒镇拜什艾日克村,2005年开始跟随学习,手机 13199973184,技艺水平较高。

3.艾合买提·阿布拉,48岁,农民,住址:乌鲁却勒镇克亚库杜克村,2006年开始跟随学习,手机 13199746565,技艺水平较高。

4.吐尔洪·阿吾提,52岁,农民,住址:乌鲁却勒镇拜什艾日克村,2008年开始跟随学习,手机 13394988001,技艺水平较高。

5.吐尔逊·如孜,54岁,农民,住址:乌鲁却勒镇阿热买里村,2005年开始跟随学习,技艺水平较高。

6.吐尔洪·阿布都热合曼,40岁,农民,住址:乌鲁却勒镇亚乌希村,2006年开始跟随学习,技艺水平较高。

7.吐尔洪·阿布都玉苏甫,26岁,农民,住址:乌鲁却勒镇拜什艾日克村,2008年开始跟随学习,手机15003060668,技艺水平较高。

8.买买提·吐尔逊,48岁,农民,住址:乌鲁却勒镇第二协合尔村,2008年开始跟随学习,手机19996729631,技艺水平较高。

9.吐尔洪·多来提,48岁,农民,住址:阿依巴格乡4村,2008年开始跟随学习,手机 15569378897,技艺水平较高。

10.尤力瓦斯·马木提,27岁,农民,住址:阿依巴格乡3村,2009年开始跟随学习,手机18699733702 ,技艺水平较高。

11.买买提·库万,53岁,农民,住址:阿依巴格乡4村,2008年开始跟随学习,手机18196875087,技艺水平较高。

12.买米提力·买米提明,33岁,农民,住址:阿依巴格乡5村,2008年开始跟随学习,技艺水平较高。

13.艾麦尔江·吐热克,35岁,农民,住址:乌鲁却勒镇克孜墩村,2008年开始跟随学习,手机13899294555,技艺水平较高。

14.叶尔夏提·吐尔洪,25岁,干部,住址:阿瓦提镇团结村、2008年开始跟随学习,手机18799903141,技艺水平较高。

基本特征

叼羊在于其集速度控制、平衡技巧和反应速度于一体的马术技巧。场面惊险刺激,极富民族特色,被誉为“草原上的勇敢者运动”。它不仅是力量和勇气的较量,更是智慧和策略的比拼。

主要价值

叼羊在于其健身价值、文化价值和社会价值。它锻炼了居民的身体素质,愉悦了身心,传达了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同时,叼羊也是游牧民族文明传承的一个缩影,体现了柯尔克孜族人的强悍、粗狂、豪放、勇敢的民族性格。从民族和社会的发展角度来看,叼羊运动能提高民族素质,推动社会文明程度向前发展。

濒危状况

随着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叼羊运动也面临着濒危的状况。饲养马匹的成本逐年上涨,叼羊比赛举办的场次越来越少。为了保护和传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部门已经采取了一系列保护措施。例如,阿瓦提县文化馆被确定为维吾尔族叼羊项目的保护单位;政府文化部门统一组织叼羊比赛,以规范比赛形式和内容;同时,还通过举办各种节庆、婚嫁等活动,展示叼羊运动的魅力,吸引更多人参与和关注。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保持叼羊运动的传统性和完整性,推动其在新时代的传承与发展。未来五年的保护计划包括加强传承人队伍建设、完善传承机制、开展叼羊运动进校园等活动,以提高年轻一代对叼羊运动的兴趣和参与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