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
库车市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地理位置为北纬40°49′- 42°38′,东经40°49′-42°38′,南北长193公里,东西宽164公里,总面积15379平方公里。库车市是人口较多的县城,有维吾尔族、汉族、回族等23个民族,以维吾尔族为主体混合定居,总人口达65万人,辖8个镇、6个乡、4个街道,223个行政村、36个社区。
库车是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有着灿烂悠久的文化历史。境内有以龟兹文化为代表的丰富的历史人文遗产。地理位置北高南低,属干旱、少雨气候,属典型的温和地带。
库车地外平原、河流渠道纵横、土地肥沃,农牧业生产发达,盛产粮棉、瓜果、牛羊马驴等。目前,库车是国家和自治区最重要的石油、天然气、化工、煤炭、电力工业基地之一,是塔里木油气勘探开发的主战场,也是国家“西气东输”工程的主气源地。
流布区域
库车民歌由于带有龟兹音乐、宫廷文化的遗风,曲调明快悠扬,歌词朴实、传神,反映当地人民心声。伴奏乐器轻便,只要有手鼓、都塔琴即可演出,加上民歌大师尼莎菡具有右手弹都塔琴、左手敲手鼓同时引颈高歌的超凡技能。故此,库车民歌流传较广,除在库车城乡流传外,并流传至周边的轮台、拜城、新和、沙雅、阿克苏市、温宿、阿瓦提、乌什、柯坪以及乌鲁木齐市等地。
历史渊源
据《大塘西域记》记述:屈支(龟兹)“管弦技乐,特善诸国”,从西汉开始,以龟兹乐为代表的西域乐舞最为鼎盛,且逐渐进入中原。
库车古称龟兹,是举世闻名的龟兹文化的发祥地,以佛教为主的多种宗教并存传播。龟兹是中原文化、中亚文化与本土土著文化交融之地,从草原游牧逐渐转为绿洲农耕,逐而形成了新型西域音乐文化。16世纪民间乐舞经宫廷整理后,形成《十二木卡姆》,又反播民间。从维吾尔族木卡姆特定语境中,木卡姆已成为包容文学、音乐、舞蹈、说唱、戏剧综合体,其中歌曲体裁包括叙事歌。演唱方式有合唱、独唱等形式,现今的库车民歌就是在上述音乐中派生的乐种,带有浓厚古龟兹风韵。
随着西域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从17世纪开始,民歌传人为了反映现实生活,库车民歌应运而生。从现今民间流传的库车民歌来看,大都是反映18世纪以来的维吾尔族现实生活。
据《库车民歌》编者叙述二十世纪初期,库车民间歌手、琴师云集库车城区及广大农村。当时在库车城区有艾拉·努尔汗、伊玛汗、伊里玛洪·海里派提等人为首的三大乐班。
其时的著名歌手尼莎菡(1902-1987)的母亲帕苔木,为了生计,一边从事缝纫业,一边加入乐班弹琴。尼莎菡十五、六岁时已成为优秀的库车民歌歌手及都塔琴琴师。常出没民间及大型歌舞场合。早期出演时,尚备有乐班都塔琴师及手鼓师为之伴奏。后期为了演出方便,尼莎菡经长期磨练,练就右手弹都塔琴、左手敲手鼓,同时引颈高歌的自弹自唱的超凡技艺,由于歌声清丽、委婉,被民间誉为尼莎菡(吉丽德尔“响铃”)。尼莎菡一生演唱及参与创作的民歌约300余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她对传承库车民歌作出了卓越贡献。经她培养的歌手,有的大部分已成为自治区、地区、本区域歌舞团的著名歌唱家。
基本内容
库车民歌风格是由多种因素构成,诸如歌词、歌曲结构,音阶、调式、旋律、节奏、速度和乐器伴奏等方面。库车民歌歌词内容大致分为反映丝绸之路的《茶马古道》、《乌鸦,你飞向何方》,有反映历史时间的《坎儿井之歌》,有反映赞美生活的《阿艾泉的高山》,有反映民间妇女生活情趣的《这个婆姨真厉害》,有针贬懒汉、流浪汉的《波尔麻里》,以及绝大部分反映男女爱情的《达黛依》、《我的阿娇多坦然》、《你的天空有没有月亮》等主题的歌曲。如《乌鸦,你飞向何方》反映丈夫去安集延(乌兹别克共和国地名)做生意,妻子日夜思念丈夫归来;听说你在安集延,我终日望眼欲穿;听说你不再返回, 我泪水湿透沙滩;阿哥呀,我心神不安。《茶马古道》反映古丝道上,驮运货物的马帮不慎丢失马匹,陷入进退两难境地。告戒后人,记住教训:我的名字叫毛拉巴拉提,再不要像我一样悔恨惨凄;虽然马匹无尚珍贵,切记拴在木桩上,再去休息。《坎尔井之歌》反映1920年,库车王宫总管吾甲木,负责在乌恰地方修建坎儿井成功,欢庆会上,出现吾甲木饮酒过量,堕马身亡事件:坎儿井上宿营地,两边芦苇多茂密;豪饮百干五斤整,吾甲木好汉醉如泥。如《波尔麻里》:波尔麻里呀,波尔麻里,石墨黑粉染双眉;自从离开父亲后,流浪四方波尔麻里。如:《达黛依》: 你的命,我的命,缠在一起一条命;为了我的好阿妹,我愿为你去牺牲。如:《我的阿妹多坦然》:我的阿妹多坦然,随他梧桐树上攀;快点举起撑东棒,狠劲朝他腿上砍。如《你的夜空有没有月亮》;经受严冬的百灵鸟,不懂得春天的美好;没有遭受磨练的心上人,不懂得爱情的贞操。
上述不同内容的歌词,以生动朴实、诙谐、幽默的语言,记录了不同时期的历史风貌,抒发了人们内心真实感情。库车民歌,一般采用独塔琴、热瓦甫琴、手鼓伴奏,在运用音阶与调式方面,多采用七声音阶或多于七声音阶,多为4/4节拍,从而使歌曲色彩更加浓厚,大部分欢快、抒情歌曲,具有可舞性。
库车民歌一般是由歌手、琴鼓手乐班,在麦西莱甫欢会上演唱,更多是在民间婚礼、喜庆佳节时进行演唱,是维吾尔族民间离不开的一种文娱活动。
传承谱系
库车民歌的传承以社会性、松散型为特征,部分民歌被文艺演出团体搬上舞台。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民间主要歌唱、伴奏艺人:有民歌演唱大师尼莎菡、有民歌演唱大师兼弹拨尔琴师艾里麻洪·海里拜提,以及尼莎菡之弟阿不都热衣木·阿洪歌手等。目前,活跃在乌鲁木齐、阿克苏地区及本县的文艺团体著名歌手蕾碧叶·穆海默德、古丽巴哈尔·哈木提、吐尼莎·穆海默德、阿依蒂拉·艾拉等歌唱家,都经过尼莎菡的传授。
现在传承人阿依蒂拉·艾拉、蕾莎来蒂·阿比孜,以及初出茅庐的蕾莎来蒂·托米尔,吐尔逊古丽·库尔班等。
基本特征
1.库车民歌集歌曲、歌词、舞蹈为一体,具有民歌内容,音乐形态、舞蹈风格、器乐组合、服装道具的多样性。
2.歌曲与歌词结构一般分为3一10 段,每段为6句,前4句为主歌,押同一韵,后两句为副歌,(反复)换另韵。
3.歌词修辞手法:多采用比兴、对比、夸张、隐语暗示等。
4.歌词中大量运用虚词,如达黛依、瓦依达黛、江巴丽汗、阿亚来、麦丝坦亚里姆等词,以增加气氛宣染。
5.歌词中常借用汉语音译词汇如鸭蛋青、马棒、好汉子、娘子、菊花、不动弹等。
6.具有即兴性,库车民歌大都由歌唱家口传心授的方法传承,其词曲常有即兴之作,不断充实丰富。
主要价值
1.库车民歌具有人类学、民族学、民俗学的价值,从它的萌生到最终形成,经历漫长历史过程,与维吾尔族民族史、文化息相关,体现民族文化传统。
2.具有一定的艺术价值,新疆艺术研究员周吉先生曾指出:以《龟兹乐》为代表的《西域大曲》是维吾尔木卡姆的早期形态,作为派生的库车民歌,也是传承了汉唐大曲及歌、舞、乐为一体的原生态形式。
3.库车民歌具有民众性,与维吾尔族社会经济、文化生活紧密结合,是人们日常生活离不开的文化娱乐形式,体现本民族对文化审美的独特艺术传统。
濒危状况
据近年调查摸底,民间流传库车民歌尚有200余首,现已整理结集出版的有60余首,其余部分急待收集整理。现有的民歌歌手、琴师、鼓手等有150余人,分布在基层各乡镇,年龄偏大,平均在60岁以上。平常这些艺人参与农业生产,不能全身心投入到民歌演唱和传承,青年人学唱民歌寥寥无几,加上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多媒体文化传播带来的冲击,库车民歌保护传承方面存在一定的阻碍。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1.乡镇党政采取对传承人提供优惠政策,鼓励传承通过技艺增收,并给予提供支持性优待政策和相应措施,鼓励从事民间艺术。
2.为了有计划地向消费者推荐此类原生态的传统艺术,用网络媒体、抖音等平台及举办各类对外宣传活动进行了宣传。
3.政府协调各乡镇街道,鼓励举办传统文化活动,传承普及传统技艺,大力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好非遗渗透于群众生活,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4.鼓励传承人带徒培养下一代接班人,关心传承人生活,提供有力的传承条件。
5.对非遗保护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做好挖掘、收集和整理申报工作,保存好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档案资料,并做好了数字化资料的建立和保存。
6.针对民间艺术类项目的传承人及技艺进行视频记录,对相关技艺保留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