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
拜城,古老而年轻的城市,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拜城意为“富庶之地”,早在东汉时期,龟兹左将军刘平国就率队在此建城戍边。刘平国摩涯石刻,又称刘平国治关城诵或刘平国将军功德碑。石刻位于县城东北150公里黑英山乡玉开都维村北侧喀拉塔格山麓博孜克日克沟口石壁上。石刻建于东汉永寿四年(158年),清光绪三年(1877年)由刘锦棠部将提督徐万福发现,并制拓片方见诸于世。拜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不但有中外闻名的克孜尔千佛洞、景观奇异的魔鬼城,形态逼真的雅丹地貌,“南疆第一泉”之称的铁热克温泉。拜城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偏西,天山山脉中段南麓,却勒塔格山北缘的山间盆地上,木扎提河的上游流域,地处东经80°37`-83°03`,北纬41°24`-42°51,东西长约197.5公里,南北宽约116公里,总面积19100平方公里。县城距阿克苏市公路里程162公里。拜城县东与库车相毗邻,西与温宿县接壤,南与新和县相隔。与却勒塔格山,北依巍峨天山与伊犁地区的昭苏、特克斯及巴州的和静三县相连。拜城原为两个城,即“拜”,和“塞里木”。西汉初,拜城为天山南麓三十六国之龟兹、姑墨国属地。东汉初,为龟兹国所辖,唐代西面的一城称为阿悉言城,即“拜”,一城称为俱毗罗城,即“塞里木”。元、明为别失八里辖地。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仍设拜和塞里木两城,隶属阿克苏办事大臣,两城设善后局。光绪八年(1882)7月,两城合并,建立拜城县。
光绪十五年(1884)新疆建省时,拜城为阿克苏道温宿所辖,后道改为8区,拜城为阿克苏行政区所辖,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建立拜城县人民政权。2024年底,拜城县实设立5镇9乡。
康其乡位于县城以东2.8公里处,该乡居民城以维吾尔族为主,是一个农牧结合的乡。康其乡尕勒村位于乡政府南边,该村是我们所例举的维的吾尔族奥斯曼草染色(染眉)习俗传承地。
流布区域
拜城县各乡镇场及周边各地区
历史渊源
维吾尔族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和与其他民族融合的过程。维吾尔族的历史既有与其他民族共同的地方又有自身发展的规律。由于地域辽阔,地理环境复杂多样,他们的生息环境、人文景观、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所指的维吾尔族奥斯曼染色习俗就是维吾尔族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中对美的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
奥斯曼即维吾尔语,学名叫菘蓝,株杆粉红,叶子深绿,种在庭院里既可当花欣赏,又随时随地可采叶描眉和给各类棉、麻、丝之类染色。在《诗经·小雅·采蓝》中记载:“终采蓝,不盈一詹”,《说文》中记载:“蓝,染青草也。”;《荀子劝学》中记载:“青,取之于蓝而胜于蓝。”这些古籍诗文中所说的“蓝”,就是指的菘蓝。由此可见,我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植物染料来进行织物染色的国家。这里所指奥斯曼草也是菘蓝的一种。维吾尔族妇女天性爱美,在新疆维吾尔女子最引人注目的美是那双眼睛,而使眼睛熠熠生辉的则是那两弯令人惊异的浓黑眉毛。眉是五官最上一官,美容先美眉,维吾尔妇女似乎天生就知道这个道理。在古代当奥斯曼的种植与使用传入新疆后,维吾尔族祖辈们充分利用奥斯曼草染色的特点,就地取材,一代一代形成了用奥斯曼草染眉的习俗这个习俗的由来还来自于一个古老的的传说,奶奶的奶奶是这么说的:很久很久以前,有位姑娘嫁到了很远的地方母亲因为想念她而哭瞎了眼睛。姑娘当了母亲后决心把自己的女儿留在身边。她听说女孩的眉距决定着日后婆家的远近,于是历尽千难万险找到了生眉的奥斯曼草。她将奥斯曼草汁抹在女儿宽宽的眉心,女儿长大后两弯秀眉紧紧相靠,嫁到了附近的好人家。嫁出去的女儿没有走远,来母亲家嘘寒问暖、恪尽孝道。
根据我们田野调查和走访维吾尔族奥斯曼草染色习俗的传承人阿依仙木.吐克,但据她的回忆,她也是从母亲那里,母亲又从母亲那里传承下来的,以此上溯,可达二百多年的历史了。
基本内容
在拜城县农村农民都喜欢将奥斯曼草种植在渠埂子上或和家里种的菜混合种植在一起,因为奥斯玛草生命力比较顽强,一般4月份种植后,只需按时浇水,到6-7月就可以采摘使用。大多数农村妇女喜欢将奥斯曼草采摘后,用于染眉和染发。
在农村一位妇女,只需种三五株就够一年用了,用不完的拿到巴扎去卖,扎成小束,一束卖五毛钱,城里妇女们的眉毛比乡下妇女更饥渴,她们有的在花盆里种几棵,解燃眉之急,更多的拿到巴扎去买,每到夏季拜城县各乡镇巴扎上都有买奥斯曼草,有一部分农村妇女都会做这种无风险的小生意,靠别人的眉毛挣钱过日子,就在自己家的莱地旁留一片余地,种上奥斯曼草,等奥斯曼草可以使用时,拿到城里出售,一年下来还能挣上一千余元。而到了冬天眉毛用什么呢?维吾尔妇女在春天花红叶绿之时,便采集大量的奥斯曼草叶,用挤出的叶汁拌以适当的羊油,制成不腐不烂的眉膏,以备冬天之用,另一种储弃方式是像烟叶一样晒千存放,但涂眉效果不如夏季直接采摘新鲜的奥斯曼草效果好。如果一家人用奥斯曼草染眉,主人就会邀请左邻右会的妇女们到家里,大家在一起聊一些家常,并相互帮忙给对方染眉,这样的情况下,主人都会准备最好的食物或水果来款待大家,通过组织这样的聚会,能够不断加深和促进邻里之同的情感交流。用奥斯曼草染眉或染发时,首先是要把眉毛和头发洗干净,采摘新鲜的奥斯曼草叶片待用,在农村一直保留着一种方法就是为了使奥斯玛曼染眉毛和染发的效果好,一般提前一个星期要在奥斯曼草的根部左右施入草木灰,目的就是为了奥斯曼草汁叶更能深入毛发根部。如果不施草木灰染色效果不好,颜色很浅。
取一些奥斯曼草叶子,用双手将叶片搓软,搓软的叶片放在手掌心,两手握紧,将叶片中的汁液努力挤出,因为奥斯曼草叶子含汁不是很多,需要反复使劲挤压才能出来,一般取小碟子或用碗的底座作为盛装汁液的器物,将汁液挤到提前准备好的器物里待用,无需加任何附助材料找一个小木棒或牙签将棉花缠绕在上面,木棒一定要直而且细的,现在大多数都用牙签取代木棒,因为人们在给眉毛上色时,木棒细了,容易操作,可以反复涂染好几次,如果棒子太粗,在涂染时如果操作不当,将汗液涂染到眉毛外,不宜擦净,所以尽量选择棉签或用棉花缠绕的牙签都可以。用棉签沾上奥斯曼草汁液涂染在眉毛上,如果想让颜色涂染的效果好,需要在眉毛上涂染好几次,一般是待第一边涂染的眉毛干了以后,再在上次涂染第二次待干,最后用清水拍打清洗在眉毛上的汁液,在清洗过程中特别要注意的就是千万不能用手去搓洗眉毛,只需轻轻的拍打将上面多余的汁液清洗掉即可。
传承谱系
1、第一代:孜来汗·吐尔地,女,出生时间不详,传承方式:从母亲处学习,目前已去世。
2、第二代:吐地汗.肉孜,女,2017年因病逝世,享年94岁,吐地汗.肉孜的家庭主要生活来源于种地,每年都会种植些奥斯曼草,待可以采摘时,拿到街市上出售,一年可以收获一千余元。
3、第三代:阿曼古丽·买木提 ,女,65岁,小学文化程度,11岁与母亲吐地汗·肉孜学习奥斯曼染眉,在家中每年都会种植奥斯曼草,对奥斯曼草染眉精通。
基本特征
自古以来人们都以各种方式来装饰和美化自己,维吾尔族人民用最纯朴,最简单的手法,发挥想像力、取材,用奥斯玛所独有的染色特性以及祖祖辈辈口传心授的家训传承来如今。因奥斯曼草所具有的染色纯天然性,无公害以及实用性,被维吾尔族群众用在了眉毛和头发上,经一代代传承,在农村仍保留着最原始的上色方法。在农村维吾尔族老人对女性美的标志认识,重要性不在于好身材、好脸蛋,而在于你是不是有一对美丽的眉毛,老人们的祖辈也是这么说的。她们形成习俗这样被继承下来。当奥斯曼草青色的草汁渗入到维吾尔族女子的眉根和睫毛时,它耕耘了一个别样的美丽园地,展了脸部的图案艺术。眉毛也是草,是需要呵护、养育的,否则会变成秋风中的枯草。由于现代廉价的化妆制品的冲击,大多数中年妇女都喜欢在自己家里种植些奥斯曼草多作自家使用,或作馈朋友,有时如有多余的,就会拿到街市上作为商品出售,由于传统特色浓郁,纯天然染色的特性在农村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现在。
1、所用原料主要是纯天然植物奥斯曼草,先将原料洗净待用。
2、所用工具也较为简单,仅需一个碗或小碟子,一些花和牙签。
3、该染色习俗是一种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关系和浓郁的、朴素的、鲜活的、原生态特征的习俗。
主要价值
1、实用价值
朴实、实用,就地取材,是维吾尔族奥斯曼草染色的最大优点,也是它生命延续的关键所在。一般在农户家中,只需春天种植,在生长过程中只需浇浇水,施些肥,夏季就可以采摘使用,在整个过程中,现在世面出售的廉价化妆品与之无法相比较,既美观,又便宜。
2、艺术价值
随着文明的发展,人们的审美观点有所不同,而维吾尔族用奥斯曼草绘画着艺术之美,一个小小的奥斯曼草把人的眉毛构勒得人们所追求的美,它被“发现”并被提升了固有的美,从古到今,人们对眉的美化多种,这种具有原生态的习俗,具有浓郁的、朴素的、鲜活的乡土气息,深得广大妇女喜欢,通过奥斯曼草染眉毛,人的眉毛更有气质和艺术美了,从而更能彰示古人对美的追求和艺术遇想的表现形式,所以,它又具有一定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3、药用价值
人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慢慢地总结了具有民族特点的医学知识,几百年前,在当地因为生活水平和医疗水平的落后,就发现奥斯玛草内含松蓝甙、芥甙等有效成分,长期涂抹可助眉毛及头发生长,而且防脱等效果。
濒危状况
一、过去家家都会用奥斯曼草染眉毛或染头发,而如今只有30%的家庭会用奥斯曼草染色,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越来越少的人不再延续这种习俗,在未来几十年内,有可能没有人再使用奥斯曼草染色了。
二、奥斯曼草染色是先辈们传承下来的产物,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世面上价格便宜的眉笔取代了奥斯曼草天然染色的位置,已经没有市场竞争力,所以奥斯玛曼纯天然染色习俗赖以生存、发展的社会基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三、一些颇有造诣的奥斯曼草染色技艺人员因年事已高,将逐步退出,年青人又不想学,从而得不到传承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们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对奥斯曼草染色的兴趣愈来愈淡漠。奥斯曼草染色习俗的发展举步维艰,濒危状况难以改变。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1、成立以拜城县委、政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维吾尔族奥斯玛曼染色习俗传承人相关资料及项目文字、图片、影像等档案。
2、已于2012年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过程中,维吾尔族奥斯玛草染色习俗确定为我县的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3、对传承人阿曼古丽·买木提给予充分肯定,确立其为我县申报地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