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开克力克宿库西吐如西

基本信息

行政区归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阿克苏地区 拜城县

经纬度坐标:82.04365665 ,41.86116969

非遗类型:传统体育

非遗级别:自治区级

非遗传承人:吐尔洪·亚库甫

公布批次:第二批

项目编号:Ⅵ-11

申遗单位:拜城县文化馆(克孜尔歌舞团、电影放映中心)

申遗负责人:吐逊·阿不力肯木

申遗联系方式:19390581051

详细信息

地理环境

拜城,古老而年轻的城市,古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拜城意为“富庶之地”,早在东汉时期,龟兹左将军刘平国就率队在此建城戍边。刘平国摩涯石刻,又称刘平国治关城诵或刘平国将军功德碑。石刻位于县城东北150公里黑英山乡玉开都维村北侧喀拉塔格山麓博孜克日克沟口石壁上。石刻建于东汉永寿四年(158年),清光绪三年(1877年)由刘锦棠部将提督徐万福发现,并制拓片方见诸于世。拜城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不但有中外闻名的克孜尔千佛洞、景观奇异的魔鬼城,形态逼真的雅丹地貌,“南疆第一泉”之称的铁热克温泉。拜城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偏西,天山山脉中段南麓,却勒塔格山北缘的山间盆地上,木扎提河的上游流域,地处东经80°37`-83°03`,北纬41°24`-42°51,东西长约197.5公里,南北宽约116公里,总面积19100平方公里。县城距阿克苏市公路里程162公里。拜城县东与库车相毗邻,西与温宿县接壤,南与新和县相隔。与却勒塔格山,北依巍峨天山与伊犁地区的昭苏、特克斯及巴州的和静三县相连。拜城原为两个城,即“拜”和“塞里木”。西汉初,拜城为天山南麓三十六国之龟兹、姑墨国属地。东汉初,为龟兹国所辖,唐代西面的一城称为阿悉言城,即“拜”,一城称为俱毗罗城,即“塞里木”。元、明为别失八里辖地。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仍设拜和塞里木两城,隶属阿克苏办事大臣,两城设善后局。光绪八年(1882)7月,两城合并,建立拜城县。

光绪十五年(1884)新疆建省时,拜城为阿克苏道温宿所辖,后道改为8区,拜城为阿克苏行政区所辖,1949年9月,新疆和平解放,建立拜城县人民政权。2024年底,拜城县实设立5镇9乡。

亚吐尔乡哈拉苏村,位于县城东12千米。东与托克逊乡接壤,西与布隆乡毗连,南隔库-拜公路与康其乡为邻,北以天山前山为屏。东西宽 23千米,南北长 58 千米,总面积 1033.15 平方千米,辖14 个行政村、1个牧场、1个种子队。2024年全乡有3032户,15021人。亚吐尔意为崖上的烽火台,因乡东面有一烽火台而得40年代设4保,1946年后为忠孝乡所辖。1952年成立亚吐尔人民政府,1958年成立亚吐尔人民公社,1984年10三三吐尔人民公社改为亚吐尔乡。

乡境地处拜城盆地中部,海拨1220-1360米。地势北高三、北弎为戈壁、丘陵,山上长有云杉、桦树等。山口蕴意百保、兰、铁等矿藏。年平均降水量为88.5毫米,无霜期150—165天左右,适直种植小麦、玉米、油菜、胡麻等作物。

哈拉苏村就是我县列举的维吾尔族传统杂耍竟技项目开克力克宿库西吐如西(斗石鸡)的传承地。

流布区域

拜城县亚吐尔乡哈拉苏村及周边乡镇

历史渊源

我国的斗鸡文化历史渊源流长,据历史考证,它起源于春秋战国。古人有“玩物丧志”的告诫,稽之玩物在中国的历史渊源算斗鸡最早。据《左传》载:春秋楚国的两个大夫季子平和昭的斗鸡,可称为玩物之先河。唐玄宗李隆基嗜好斗鸡,曾在两官之间设护鸡坊“挑选六军小儿五百人使驯扰教饲”雄鸡群。主要用于观赏、赌博、娱乐等。虽然没有斗鸡那样的悠久历史,而斗石鸡的历史和驯养历史,从何年代开始饲养,缺乏具体资料予以计算,但可以肯定地说,斗石鸡和斗鸡一样都具有悠久的历史。唐代诗人白乐天所作诗就是依据。诗中有两句:笼鸟无常主,风花不恋枝。句中所言之笼鸟既是斗石鸡。而宋朝大文学家欧阳修也做有斗鸟诗一首,其原文是: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始知锁向金笼里,不及林间自在啼。可见斗鸟饲养的历史已十分悠久。

《拜城县志》记载,当地维吾尔族传统杂要竞技项目开克力克宿库西吐如西(斗石鸡)活动在明清时期已经比较盛行。当时,拜城不少村庄的群众都喜爱养石鸡,有的村庄几乎是家家悬挂着饲养的石鸡笼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维吾尔族传统杂耍竞技项目开克力克宿库西吐如西(斗石鸡)作为一项古老的竞技比赛活动逐渐被新兴的娱乐项目所取代,但依旧有不少老人比较热衷于这项传统竞技活动。斗石鸡的身价较过去盛行时反而有所增加,一只普通的石鸡市价一般在 20元左右,但斗石鸡的价格一般在:300-500元,好的斗石鸡甚至上千元。

基本内容

开克力克,学名“石鸡”,俗称“呱啦鸡”、“嘎哒鸡”,丈叫“红腿石鸡”。这种野鸡新疆人都比较熟悉,一般生活在山区及丘陵地带、在新疆各地均有分布,属杂食性禽类,喜食植物种子、浆果、嫩枝叶及农田中的谷物、昆虫等。其体型为中等,全长约36厘米,一般重约450克,是新疆荒草原上比较常见的鸡类品种。开克力克常常发生激烈的格斗,人们往往认为雄鸟争斗是为了争夺雌鸟,其实它们主要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巢区,而向侵略方释放出的一个强悍的信号而已。巢区是鸟类在繁殖期间进行交配、筑巢和育雏等活动的一定区域。雄鸟来到繁殖地点以后,第一目标就是选择合适的地方作为巢区,然后就整日在这里活动鸣叫,招引雌性来配对。当一只雄性占据巢区后,如果有同种的其他雄性入侵,就要进行争斗来决胜负。格斗时雄鸟全身羽毛蓬松,发出“嘎、嘎”的叫声,飞起互相抓啄,直到一方斗败为止通过争斗,最终较弱者被驱逐,强者支配巢区。这种争斗,也有助于开克力克种群最终实现优胜劣汰。

饲养开克力克至少要有雌、雄各一对,雌、雄需分开圈养家中饲养的开克力克主要以玉米、小麦、草种、沙子等为食,有时候还要加些杏仁、核桃仁等营养食物。每年4、5月是开克力克的发情期,这也是他们打斗最佳时期,一般这种争夺战可以持续到8月中旬才结束。正式比赛前,一般由年长者或威信比较高的人讲话,强调有关事项,让参赛者明白举办这次活动的目的是为了使大家开心,不要吵架、打架、不能随便乱跑,遵守活动秩序等。比赛中,参赛者都要把各自的雌、雄两只开克力克一起拿到场地里,把雌性开克力克放在旁边,打开笼子放出雄性开克力克,这个时期的开克力克正处在发情期,雄性开克力克一看到其他雄开克力克出现,出于本能立即开始奋力打斗,一般打斗 20分钟左右,主人就会把开克力克抓起来,适当休息一会,继续斗,一直斗到其中一只开克力克溃败逃跑,胜负决出。开克力克每年 4、5 月间繁殖,每窝产卵 10—20 枚,孵化有自然和人工二种。人工孵化的开克力克须饲养一年后才能参加开克力克宿库西吐如西杂要竞技项目,一只成年的开克力克持续搏斗一般为五年,五年后,随着年龄老化,就不能参加杂要竞技活动,对于不能参加比赛的开克力克,一般都是进行宰杀或出卖其商品名为“山鹧鸪”。维吾尔族开克力克宿库西吐如西竞技比赛,胜、负一般不用金钱或实物来衡量,主要是以娱乐为目的。一方获胜,主人获得的并不是金钱或实物,而是提高了这只开克力克的身价,以前100元买进,卖出时会升值到200元,有时更多。同时,胜利一方的主人也会很有面子。开克力克如果不间断地与本地或其他外县的开克力克打斗,而且取得胜利,那么这只开克力克的身价就会一天天升值,最高时,价值超过 500元。开克力克宿库西吐如西竞技比赛,是维吾尔族一项传统的民族民间传统杂要竞技项目,举行开克力克宿库西吐如西一般没有什么局限性,每年5月到8月,只要有人出面组织,爱好这项竞技项目的群众都会积极参加,一般是谁组织,就要准备招待大家饭菜。宰杀一只羊,做好抓饭,邀请大家先吃抓饭,吃好后选择一块比较宽敞遮阳的院落,大家都把自已家饲养的开克力克拿到场地里,邻里、亲朋好友可自由结对进行比赛,这是交流感情,增进友谊的一种方式。

传承谱系

第一代:买买提·米拉甫,男,1864年4月,文化程度不详,传承方式父传,学艺时间不详,居住在亚吐尔乡哈拉苏村。

第二代:依布拉音·买买提,男,1896年8月,文化程度识字,传承方式父传,学艺时间不详,居住在亚吐尔乡哈拉苏村。

第三代:亚库甫·依布拉音木,男,1940年3月,文化程度小学,传承方式父传,学艺时间1960年开始,居住在亚吐尔乡哈拉苏村。

第四代:吐尔洪·亚库甫,男1968年12月,文化程度初中,传承方式父传,学艺时间1998年开始,居住在亚吐尔乡哈拉苏村。

基本特征

维吾尔族传统杂耍竞技项目开克力克宿库西吐如西(斗石鸡)是当地人们在闲暇之余喜欢做的一种杂耍(艺)竞技项目,通过杂耍(艺)竞技可以交流感情,增进友谊和身心健康,让人们在品味生活乐趣同时,也传承了一种民族的传统文化。

主要价值

一、学术价值

作为传统民族民间传统杂耍竞技项目,开克力克宿库西吐如西因其历史的久远,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它对研究维吾尔族禽类饲养和生活变迁等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和研究价值。开克力克宿库西吐如西为漫长历史岁月中,维吾尔族民族的生活和娱乐方式的变迁研究提供了佐证。

二、实用价值

维吾尔族群众,特别是农牧村的群众大都生活在偏远山区,业余文化生活相对十分匮乏,而开克力克宿库西吐如西竞技不受场地限制,可以随时组织,由此带来的娱乐性无疑可以丰富农牧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三、经济价值

开克力克每年 4、5 月间繁殖,每窝产卵 10—20枚,孵化有自然和人工二种。成年开克力克肉质鲜美,其商品名为“山鹧鸪”,价格甚至和家禽相当。而通过开力克宿库西吐如西竞技比赛,又可以提高身价,争斗勇猛者升值十分迅速,一般在200元左右,最高时甚至超过500元乃至800元,饲养几只就几乎等于一年的农业种植收入。

四、社会价值

开克力克宿库西吐如西是维吾尔族一项传统的民族民间传统杂耍竞技项目,比赛没有什么局限性,每年5月到8月期间,随时随地都可以,比赛时邻里、亲朋好友可自由结对进行比赛,这有利于相互间的感情交流,增进友谊,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濒危状况

1、由于生活环境和社会习俗的改变,加速了传统民间文化的逐步濒危,同时日益扩大的经济,现代社会文化的冲击使的文化传承方式有所改变,目前维吾尔族传统杂耍竞技项目开克力克宿库西吐如西(斗石鸡)只有少数偏远的农牧区存在着这种竞技项目2、因科技的进步,社会的不断发展,各种流行文化风靡整个社会,网吧、KTV等娱乐场所已是现代年青人娱乐的主要场所,传统文化已被这些流行文化取而代之,他们不在重视传统文化的发展,也不愿意去学习这项传统竞技技术

3、一些颇有造诣的老艺人因年事已高,相继去世,使得这项竞技技术难以传承。

4、维吾尔族传统杂耍竞技项目开克力克宿库西吐如西(斗石鸡)的主体开克力克(石鸡),由于日益变化的生态环境,使得它们赖依生存的环境造到严重破坏,石鸡的数目日益减少。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1、成立以拜城县委、政府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维吾尔族杂要竞技项目开克力克宿库西吐如西(斗石鸡)传承人相关资料及项目文字、图片、影像等档案

2、在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过程中,维吾尔族传统杂要竞技项目开克力克宿库西吐如西(斗石鸡)确定为我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3、对传承人吐尔洪·亚库甫的竞技技术给予充分肯定,确立其为县申报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