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
库车市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地理位置为北纬40°49′- 42°38′,东径40°49′-42°38′,南北长193公里,东西宽164公里,总面积15379平方公里。库车市是人口较多的县城,有维吾尔族、汉族、回族等23个民族,以维吾尔族为主体混合定居,总人口达65万人,辖8个镇、6个乡、4个街道,223个行政村、36个社区。
地理位置北高南低,属干旱、少雨气候,属典型的温和地带。在这种条件下,酝酿出库车人民独有的民间生活习俗,这些习俗就是人民群众自然才艺的具体见证,库车民间婚礼习俗就是具有代表性项目之一。
流布区域
在库车市有汉族、维吾尔族、回族等23个民族,以维吾尔族为主体混合定居。库车铜器制作技艺具有悠久历史,主要分布于库车市老城区热斯坦街道。
历史渊源
库车市作为龟兹文化发源地,历史文化悠久,是古丝绸之路重镇,千百年来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创造了优秀的文化历史,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生活习俗和非遗。据相关记载,库车市维吾尔族民间传统婚礼十分讲究、繁杂,婚礼的全部程序可达3-5天,有双方家庭提亲开始,婚礼当天结束,第二天由女方邀请女婿向岳父岳母敬礼等,每天的婚礼内容不同,这与其他地区维吾尔族民间婚礼还是有些区别,传统民间婚礼至今保持着原来的习俗。
基本内容
维吾尔族婚礼习俗融入社会生活文化并发展,贯穿于整个生活和生存习俗中,具有群众性、娱乐性,世世代代相继遗传下来直到现在。成婚的男女三代近亲属的孩子不允许成家。维吾尔男女要成为夫妻,共同创建一个家庭可以由以下几种方式通过相互介绍而成,如:媒人介绍、招婿、自由相恋成亲等。库车民间婚礼习俗在民间形成社会生活的一部分并成为婚礼节庆文化,具有群众性、娱乐性,世世代代相继遗传下来。在青年男女成亲之前,都要经过提亲和订亲仪式。男方向女方家提亲之前,经多方了解认为适合成婚时才会提亲。举行婚礼时由伴娘将新娘头上的面纱揭开,代表这时婚礼开始,青年男女在手鼓和乐器的伴奏下跳起传统的维吾尔舞蹈,新郎新娘在大家的邀请下共同跳舞,所有在场的人也都纷纷参加。之后客人品尝喜宴,喝茶、吃喜糖、吃干果点心,之后各类馕品、手抓羊肉和抓饭等美味实物上桌,下午新年接到男方家里,一天的婚礼结束。
传承谱系
库车市民间婚礼习俗的传承以社会性、民众性为特征。由父子、母女、师徒进行传承,主要分布在乡镇,确定的传承人有:玛依努尔·肉孜作为库车婚礼习俗、麦西热甫的县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自懂事起就喜好民间艺术,向民间老艺人海力切木·铁木尔、吐尔逊古丽·铁木尔、等民间优秀老艺人学习弹奏坦布尔、都塔尔等传统艺术,并组成班社积极参与当地各种节庆、婚礼及全市举办的文学艺术活动和麦西热甫大小型群众性文艺活动和农牧民文艺汇演,充分展示了艺术才能。
基本特征
在婚礼中会举行麦西热甫活动。在婚庆嫁娶的场合,邀请的宾客聚集在堂舍、庭院,由男方父母邀请和组织当地有名望的民间艺人班社举行麦西热甫活动,在聚会开始招待宾客,上菜进餐完之后,由主持和司仪开始举办麦西热甫活动,维持活动秩序,随着歌曲音乐,其他群众开始随着音乐歌声的节奏跳起群众舞蹈,即兴抒发豪情,举行歌舞集体共娱共乐、婚礼活动。婚礼麦西热甫通过聚会可以集歌、舞、对唱、杂耍、幽默情趣表演、男女表达心意等内容为一体进行文化活动,多年来受到群众的喜爱,不拘泥于特殊场合、人员年龄大小,人人可参与、极度表现幸福生活场景的一种生活方式。
主要价值
1.具有对生活习俗、民俗学的研究价值。从古到今至今将民间传统婚礼流传到现在,它全面、完整地体现了当地维吾尔族人民的民间传统文化。
2.具有一定的参考文化价值。当地民间传统婚礼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与当地维吾尔族的民族史、文化史息息相关。
濒危状况
1.当地民间传统婚礼的传承人年纪偏大,学徒对全部婚礼仪式的组织、主持能力还待不断提高;
2.由于受现代婚礼的举行方式的改进,传统的民间婚礼习俗在某些方式有了变化,有些形式过于繁琐,具有一定的民俗研究价值和参考文化价值的民间婚礼可能会失传。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1.各乡镇采取对传承人提供优惠政策,对从事本技艺的人提供传承场所和有利条件,鼓励人们从事本行业。
2.对项目利用网络媒体、抖音等平台进行对外宣传,并借助各类推介活动进行宣传推广。
3.政府协调各乡镇街道,鼓励举办传统文化活动,传承普及传统技艺,大力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非遗项目渗透于群众生活,通过不断举办非遗技艺展示活动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4.鼓励传承人带徒培养下一代接班人,关心传承人生活,提供有力的传承条件。
5.对非遗保护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做好挖掘、收集和整理申报工作,保存好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档案资料,并做好了数字化资料的建立和保存。
6.针对婚礼习俗项目的传承人及技艺进行视频记录,对相关技艺保留一手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