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農架、湖北(Hubei Shennongjia)

基本情報

ネーション:中国

宛先タイプ:自然遺産

詳細を見る

地形地貌

神农架位于中国地势第二阶梯的东部边缘,由大巴山脉东延的余脉组成中高山地貌,区内山体高大,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神农架平均海拔1700米。山峰多在1500米以上,其中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座,海拔2500米以上山峰20多座,最高峰神农顶海拔3105.4米(2011年9月21日修正为3106.2米),成为华中第一峰,神农架因此有“华中屋脊”之称。西南部的石柱河海拔仅398米,为境内最低点,相对高差达2708.2米。

气候特征

神农架,位于中纬度北亚热带季风区,气温偏凉而且多雨,年平均气温为12℃,年降水量900~1000毫米。海拔每上升100米,季节相差3~4天。由于一年四季受到湿热的东南季风和干冷的大陆高压的交替影响,以及高山森林对热量、降水的调节,形成夏无酷热、冬无严寒的宜人气候。地处中纬度北亚热带季风区,受大气环流控制,气温偏凉且多雨,并随海拔的升高形成低山、中山、亚高山3个气候带。年降水量也由低到高依次分布为761.4~2500毫米不等,故立体气候十分明显。神农架的气候随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低1℃左右,季节相差3~4天。随海拔增高渐次迭现暖温带、中温带、寒潮带等多种气候类型,境内不同地点的温度从冬季最低零下20℃至夏季最高37℃。九月底到次年四月为神农架的冰霜期。神农架立体小气候明显,“东边日出西边雨”的现象常有发生。其气候时空变化较大,有“六月雪,十月霜,一日有四季”之说。

自然资源

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真菌、地衣共926种。保护区高等植物约254科、1008属、3084种。保护区苔藓植物约有55科、136属、245种,约占中国科数的51.88%,属数的28.33%、种数的11.67%,蕨类植物约有34科、75属、297种,约占中国科数的65.38%、属数的36.76%、种数的11.42%。种子植物科属中,裸子植物有6科、18属、30 种,占中国科数的60.00%,属数52.94%,种数12.61%,被子植物有159 科,779属,2512种,占中国科数的54.64%,属数的26.50%,种数的10.34%。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34种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占湖北省的54.8%,42种神农架地区特有植物,1800多种药用植物,如草本中药材独活、当归、党参、天麻、黄连、川芎、冬花、玄参;木本药材杜仲、厚朴、银杏、黄柏、辛夷花等。

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脊椎动物493种,占湖北省脊椎动物总种数46.8%。其中,哺乳纲22科75种,鸟类43科308种,爬行纲7科40种,两栖纲6科23种,鱼纲47种,分别占湖北省同类总数62.0%、71.5%、69.0%、50.0%、23.4%。按照中国动物地理区划,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属东洋界、华中区、西部山地高原亚区。通过对75种和200种繁殖鸟类的成份分析,东洋界占优势,南方和北方物种混杂,表现了过渡性特征。神农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79种,占湖北省的71.8%,其中,一级保护动物5种:金丝猴、华南虎、金钱豹、白鹳、金雕;二级保护动物74种:金猫、林麝、黄喉貂、秃鹫、大灵猫、红腹锦鸡、大鲵等。

遗产地价值

2016年7月,通过世界遗产委员会审议表决,根据遗产遴选标准(ix)、(x),湖北神农架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为世界自然遗产。

标准(ix):湖北神农架保护中国中部最大的原始森林,是中国特有植物物种的三个中心之一。该遗产地拥有11种植被类型和6个梯度的完整海拔植被谱,包括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林,以及灌木/草地。湖北神农架地区落叶木本植物874种,隶属于260属,是世界落叶阔叶林类型和北半球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中树种和属丰富度无与伦比的地区,是世界上最完整的高原自然带。湖北神农架地处大巴山常绿林生态区,也是我国西南温带森林的优先生态区。

标准(x):湖北神农架独特的地形和气候受冰川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为许多稀有、濒危和特有物种以及世界上许多落叶木本物种的天堂。该遗产地物种丰富度较高,特别是在维管植物中,拥有中国63%以上的温带植物属。该遗产地包括全国12.9%的维管植物物种。多山的地形也是许多动物的重要栖息地,在该遗产地已发现1550只金丝猴。神农架金丝猴是我国三亚种中濒危程度最高的一种,完全受其自然属性的限制。

周辺の観光地

シルクロード

シルクロードは長安(現在の西安)と洛陽から始まり、甘粛省と新疆ウイグル自治区を通り、中央アジアと西アジアに至り、地中海諸国を結んでいまし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