Бухара( Bukharan)









база
Алтайские горы, имеющие северо-западно-юго-восточную тенденцию, охватывают границы Китая, Казахстана, России и Монголии и простираются на более чем 2000 километров. Алтайские горы в Китае относятся к южному склону средней части, протяженностью более 500 километров и высотой 1000-3000 метров. Главный хребет имеет высоту более 3000 метров, а самая высокая вершина на севере - пик Дружбы, высота которого составляет 4374 метра.:Узбекистан
Цинхай-Тибет ұлттық саябағы:Культурное наследие
Подробности
16世纪中叶,乌兹别克人建都于此,史称布哈拉汗国。中国古书中所说的不花剌、新唐书中的戊地国、唐代昭武九姓中的毕国、安国,都是指布哈拉。布哈拉曾是古丝绸之路重镇之一,曾在东西方贸易、文化交往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至今保留着许多当时的集市贸易遗址。7世纪,随着伊斯兰教开始在布哈拉传播和盛行,布哈拉兴建了上千座清真寺、神学院和其它祭祠场所,是当时著名的伊斯兰教学术重镇。布哈拉市保存了许多中世纪时期优秀的建筑,如夏宫、雅克城堡、萨曼皇陵、波伊卡扬广场、兀鲁别克神学院、米利-阿拉伯伊斯兰神学院等,无论从景观造型,或是内部陈设和装饰都保留着古风古貌。该市古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例为世界文化遗产。
布哈拉自公元9世纪起,古城狭窄蜿蜒的街道就被三种不同的建筑区分开来,即城堡,除城堡在外的城市自身建筑,以及商栈。城市四周的防御工事反复毁于战火又反复重建,在几个世纪的岁月之中改变了城市的风貌,16世纪时城墙周长12公里,116座敌楼和11座两侧带有塔楼的城门护卫着城市,现今还遗留下来两座城门。布哈拉的遗迹除了大多数16世纪的建筑外,还有不少很古老的伊斯兰建筑,包括著名的伊斯玛仪萨曼陵墓(10世纪),卡梁宣礼塔(11世纪)和马高克-阿塔里清真寺(10世纪和12世纪)。很多建筑物为宗教场所,也有不少商业建筑,如商栈和市场。这些当地建筑由砖瓦房和土坯平顶房构成,而且临街一面缺少窗户。富户人家都装饰着雕花大理石镶条和壁画。布哈拉的城市设计和建筑对中亚许多地区的城市规划变革都产生了广泛影响。布哈拉是中亚地区最完美无缺的中世纪城市典范,并保持了当时的城市布局。
主要景点
(1)夏宫
位于布哈拉市郊,是布哈拉最后一位埃米尔的住所,也是迄今为止留存的唯一一座布哈拉统治者宫殿。宫殿分为两个部分:旧宫称为阿卜杜-阿哈德汗宫,建于1892年,为布哈拉传统建筑风格;新宫称为萨伊德-阿里姆汗宫,兼具欧洲和中亚风格,建于1917年,包括一些装饰华丽的居室和大厅,由布哈拉最优秀的工匠建成。除宫殿本身建筑外,夏宫还包括一个很大的园子,内有喷泉、池塘、房屋等设施。据说,宫殿前池塘为宫女戏水所用,此时埃米尔坐于楼上观赏,看中某个宫女后即向其抛出苹果,该宫女即受宠幸。该座建筑外部装饰兼具欧洲和中亚建筑风格,从建筑结构到内部装饰都反映出当时欧洲对中亚的影响。宫殿外表虽较为粗糙,但内部居室和大厅无论从设计品味到制作工艺都堪称精湛。 传说布哈拉埃米尔在建该宫之前曾为选址问题绞尽脑汁。后来听从一位老者的建议,埃米尔命令杀死四只羊,并将羊肉悬挂在布哈拉城的四个方向。一段时间后,挂在其它几个方向的羊肉都已腐烂,只有挂在城北的羊肉新鲜如故,埃米尔认为此地空气更加清新,于是选择城北作为建宫地址。
(2)雅克城堡
位于布哈拉市西北角,是布哈拉统治者及其亲属的城堡和居所,建于公元前1世纪,是布哈拉中世纪文明的象征。几个世纪以来,由于古堡几经毁坏和重建,多次迭加,使整个古堡形成一座高达18米的丘岗,外边由层层的城墙所围。最上面一层是布哈拉最后一代统治者所建,面积约4公倾。当时,该城堡为一个综合建筑,有三千多人居住在里面,建筑包括当时统治者的宫殿、国库、官吏们的住所、兵器库、清真寺、手工作坊、监狱等,但保留下来的建筑不多。1920年,在布哈拉埃米尔与苏联红军的交战中,城堡的东、南、北部城墙及大部分建筑,特别是木制框架部分基本被毁。乌独立后,城堡南部的城墙及一些残存的建筑得到了修复。 留存下的建筑之一是城堡的大门,十八世纪时被建成两侧树立粗壮塔型圆柱,中间为拱型入口的形式。大门对面广场称为列吉斯坦广场,曾是当时的城市中心,也是举行庆典和公决犯人的地方。7世纪前这里曾是政府部门和当地名流府宅所在地,后来又变成集市。城门入口处,有兵器库、当时城市军事首脑的接待室、波伊卡扬清真寺、手工小作坊等建筑。这里曾经有一所医院,内设诊所、药房,并对医生进行培训。城中有一座称为扎米的清真寺,19-20世纪装饰风格,有建于19世纪的木刻廊柱。城内还有一个小室,室中塑有蜡像,是昔日经过丝绸之路不交税的商人被囚禁在此。
(3)卡扬宣礼塔
是布哈拉最著名的建筑纪念碑,建成于1127年,高46.5米,坐落在布哈拉市老区中心大清真寺旁边。它高于整个布哈拉市,在距布哈拉几公里处就可以看到它的入口。宣礼塔周围有很多结构整齐的建筑群。大清真寺建成于16世纪,清真寺对面建是一座伊斯兰学校米里·阿拉布。宣礼塔起初是用于高声召集大家祈祷的。宣礼塔是用烧过的砖建成的,地基深达16米,勒脚直经达9米。巨大的锥形细脚到顶部时则成为圆筒形悬楼。圆形建筑物在柱子的顶部,悬楼有16个拱型透光窗,上面装饰有钟乳石状的檐。顶部有狭长的拱形回廊通往梯子。回廊由16个透光与主体建筑物相连的拱门组成,回廊的外部被建成两个相连的半圆柱形,托着两个拱门。宣礼塔的楼身布满了砖制装饰图案。楼身共分成14个装饰带,每个装饰带里都有清晰图案作装饰,所有的图案都不同。
(4)卡扬清真寺
位于宣礼塔前的广场之上,与撒马尔罕的比比哈努姆清真寺具有同样规模。用蓝砖建砌,十分精美。清真寺于1514年建成,它属开放风格。清真寺基本为砖制,装饰面由磨光并涂釉的砖制成,类似马赛克。在宽阔的直角院子里有一个悠长的回廊,回廊旁边是由288个双层顶壳的楼顶组成的主体建筑。清真寺长127米,宽78米。院里中间有四个传统的平顶凉台,装有凉台。清真寺可以同时容纳12000人。清真寺内有很多大小房间,亦有一些改作了手工艺品的售点,在欣赏巨墙巨砖砌出的不同图案之余,也可以购物。 米里-阿拉布”神学院位于“卡扬”清真寺对面,建于1530-1536年。神学院为三层建筑,内有教室和许多小室,主要用于伊斯兰僧侣研习之用。其中,小室数目为114个,与《古兰经》章数相同。当时,该座神学院是中亚地区唯一的伊斯兰教神学院,来自中亚各地的伊斯兰教徒都到这里来进行伊斯兰教学术研究。自建成之日起,该神学院就一直从事伊斯兰教学术活动,在苏联时期也未停止过。
(5)阿尔卡禁城
游布哈拉首先要看古城墙和城门。最早的城墙建于8世纪,后几经重建。 13世纪最辉煌时期,布哈拉有两重城墙,外墙内面积达72平方公里,内墙围着约1平方公里的阿尔卡禁城。今天,在布哈拉西南部仍能看到建于中世纪的古城墙,土坯的墙体外大多以烤砖装饰,墙基宽厚保证了墙体结构的牢固。当年共有11个砖砌的城门,现仅存完整的一座建于16世纪,巨大的城门两侧有高大的守望塔。现存的城墙大约有4公里长,11米高。
阿尔卡禁城墙周长780米,始建于公元前3世纪。由于世世代代在原来的地基上不断重建,禁城的地基越来越高,以至于形成了山上城堡(18米高)。城墙也是层层叠叠地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加高,城墙高11米,宽4米,墙上有齿状射孔。 阿尔卡禁城是历代布哈拉统治者生活、工作的地方,内有清真寺、监狱、仓库、手工作坊、马厩、武器库、造币厂、交易市场、医院和药店等。城的正门朝西,门外是大校场,称为列吉斯坦广场,布哈拉的统治者们经常站在城门上一个木亭子里观看盛大庆典、阅兵或斩首罪犯。再外围的广场则是热闹的集市和奴隶交易市场。
(6)萨曼陵墓
布哈拉素有“中亚城市博物馆”之称。据考证,自建城以来,布哈拉的位置没有改变,而在地下20米的纵深范围内,却埋藏着不同时期的大量文物和古迹;地面上则分布着170多座中世纪以来各种风格的伊斯兰建筑。其中最著名的是萨曼陵墓、卡梁建筑群等。萨曼陵墓是中世纪中亚建筑艺术的典范。波斯人在这一建筑中首次使用火烧砖,据说和泥的液浆用骆驼奶调成。墙砖以不同的方式搭列,间有空隙,拼成了精巧别致的花草鱼虫或历史故事图案,墙体却坚固无比。陵墓是个立方体,覆以大圆拱顶,四角有小圆顶。立方体象征着稳固,也代表地球;大圆顶象征着天空,也代表宇宙。它们的结合,象征着天地合一。屋檐用砖砌成圆形,象征着太阳和星星。在干旱的沙漠,砖砌的陵墓经年不变,看起来像是一个巨大的木雕,但在不多见的雨天,整个建筑又变成了滋润的泥塑。这是此类建筑最为传神之处。相传,成吉思汗大军攻陷布哈拉之前,当地居民为保护陵墓用土将其掩埋成一个山丘,从而使这一建筑杰作免于战火的摧残。如今,萨曼陵墓成为来布哈拉朝觐的穆斯林信徒的必到之处和旅游者必看的古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