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drid(Madrid)

Base Information

Nation:Spain

Destination type:Focus City

Detail

马德里(西班牙语:Madrid)是西班牙首都及最大都市,也是马德里自治区首府,其位置处于西班牙国土中部,曼萨纳雷斯河贯穿市区。市内人口约340万,都会区人口则约627.1万(2010年),均占西班牙首位。其建城于9世纪,是在摩尔人边贸站“马格立特”旧址上发展起来的城市;1561年,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将首都从托莱多迁入于此,由于其特殊的地位而得到迅速的发展,成为往后西班牙殖民帝国的运筹中心,现今则与巴塞罗那并列为西班牙的两大对外文化窗口。
马德里同时也是西班牙的商业中心和“总部经济”中心。位于伊比利亚半岛梅塞塔高原中部,瓜达拉马山脉东南麓的山间高原盆地中,海拔670米。南下可与非洲大陆一水为限的直布罗陀海峡相通,北越比利牛斯山可直抵欧洲腹地,因此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历史上因战略位置重要而素有“欧洲之门”之称。
马德里也是南欧地区的旅游、文化中心,历史文化遗迹丰富,现代旅游设施齐全,服务业发达。主要景点有太阳门广场、马德里王宫、西班牙广场等。
名胜古迹
东方宫
即王宫,其名称来源于宫殿东侧的东方广场。9世纪时为阿拉伯城堡,11世纪时为卡斯蒂利亚王国的军事要塞,1562年腓力二世定都马德里后,成为王宫,1734年毁于大火,腓力五世立即下令重建。1738年正式奠基,1764年竣工。整个建筑由白色大理石砌成,气魄雄伟,典雅壮观,具有新古典风格。殿内陈设富丽,既是一直使用的王宫,也是一座艺术宝库,珍藏着大量油画、壁毯、古家具等文物、艺术品。卡洛斯国王登基后对市民开放,一些重要典礼活动仍在此举行,如国王宴请来访的外国国家元首、举行国内最高规格的官方活动、接受外国大使的国书等。宫后的御花园秀丽幽雅,花木掩映。1997年底,随着东侧地下行车道和停车库的兴建以及对面皇家剧院修复工程的相继竣工,恬静幽雅的东方广场把雄伟的王宫和豪华的剧院连成一片,昔日交通造成的喧闹和不便消失了,王宫前出现了平静祥和的气氛。
蒙克洛亚宫
即西班牙首相府,位于马德里西北近郊。1606年,西国王腓力三世大兴土木,辟地封侯,始建这片园林。1617年,腓力三世赐封当时的园林之主安东尼奥为“蒙克洛亚”伯爵。几经流传,于18世纪始称“蒙克洛亚宫”。此后的几百年间,这里一直是王公贵族的府第。本世纪初,曾由西班牙艺术协会负责管理和修缮,后辟为博物馆。1936年西班牙内战爆发,蒙克洛亚宫成为敌对双方争夺之要地,遭到严重破坏。内战结束后,佛朗哥下令重建蒙克洛亚宫,1953年竣工,用作国宾馆,接待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重建后的蒙克洛亚宫虽然名称依旧,但建筑风格和内部装修却全然一新。1970年和1989年再度扩建,增加了不少新的建筑,但风格仍与原建筑群保持谐调,两者浑然一体。
蒙克洛亚宫不仅是政府所在地,而且也是国家重点文物博物馆,宫内珍藏着大量极有价值的历史文物。
普拉多画宫
建于1758年,是典型的新古典风格。原为自然科学博物馆,1819年改为绘画博物馆,收藏绘画、雕塑佳作约5千件,生动地记载了西班牙数百年来艺术风格的演变发展,许多珍品被誉为欧洲绘画史上的瑰宝。在这里可以集中地欣赏到西班牙历代名师的代表作,尤其是16、17、18世纪三位绘画艺术巨匠格列柯、委拉斯开兹和戈雅的作品。
蒂森博物馆
是以亨里希·蒂森·博内米萨男爵名字命名的博物馆,艺术品均属蒂森家族的私人收藏。该收藏始于1920年,800多幅从早期的佛兰德和意大利艺术风格至20世纪的表现主义、流行艺术作品充分展示了西方艺术史的演绎,主要画家有提香、戈雅、梵高、毕加索等。1992年艺术收藏正式陈列在马德里一家18世纪的建筑内,次年捐赠给了西班牙。很多艺术评论家认为,这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私人收藏。
大广场
由著名建筑家埃雷拉设计,1590年开始动工,1617年前后完工,时值腓力三世晚期。广场呈四方形,周围楼房阳台整齐划一。1848年,伊莎贝尔二世女王命令将位于田园之家公园的腓力三世骑马塑像迁于广场中央。由于两次被大火烧过,18世纪末曾进行过修缮。当时广场主要用于一些重要的民事、宗教仪式活动,现在是马德里市民和外国游客散步休闲之处。
西班牙广场
西班牙和马德里最有代表性的地方之一,广场中央矗立着西班牙文学巨匠塞万提斯的纪念碑,碑身及碑前有骑士小说《堂吉诃德》中的一些人物,如策马向前的绅士堂吉诃德及骑毛驴紧随其后的仆人桑丘·潘萨的铜像等。在塞万提斯碑的正后方,是两座百余米高的摩天大楼——西班牙楼和马德里塔。
哥伦布广场
地处市中心交通繁忙地段,广场上最重要的建筑是1886年所建的哥伦布纪念碑,为雕塑家梅里达的作品,哥伦布的大理石塑像立于新哥特式的碑基上。纪念碑的东侧是“大发现公园”。与纪念碑相对应的是记载发现美洲大陆的大石雕。广场下面是马德里市的文化中心和多层地下停车场。
欧洲门
位于马德里城北的卡斯蒂利亚广场,由两座外形一致、相对倾斜的塔楼组成。两楼各27层,高115米,倾斜角度约为15度,每层面积约为1170平方米。每楼有8部高速电梯,其运行速度为每秒4米,载客量为21人。两楼顶部均有直升机停机坪,承重量为4吨。大楼工程由美国约翰·布杰建筑研究院设计,结构设计由美国罗伯森工程协会完成,由西班牙本国的建筑企业负责施工。1990年8月动工,全部工程于1996年5月完工。
皇家剧院
始建于1818年,因工程几经中断,直到1850年11月1日才首次启用演出歌剧。1925年起因安全原因而停止演出,此后进行维修,工程持续了40年,1965年改成交响音乐厅。1991年决定重建歌剧院,1997年10月11日修复工程竣工,再次启用。这次重建,共耗资210亿比塞塔,约合近2亿美元。其中仅舞台机械装置便耗资50亿比塞塔,约占总投资的四分之一,是世界上最先进的舞台设备。
皇家剧院建筑面积为7.1万平方米,舞台空间高75米,舞台前后面积为1030平方米。除此还有一个与舞台演出部分同样大小的排练舞台。乐队、合唱队、舞蹈队等排演场所宽敞舒适。座位共1700个,此外还有皇家包厢。整个剧院内部装饰豪华、富丽,既有皇家宫廷风格,又具有现代气派。 埃斯科里亚尔王陵
位于马德里西郊约50公里处。正名圣洛伦索修道院,是腓力二世为纪念1557年圣金廷战役中打败法国侵略者而建造。工程历时22年,于1584年完工。从空中俯视,整处建筑群就像是一个倒扣的烤炉架。相传圣徒圣洛伦索就是在这种烤炉上被烤死的。圣金廷战役胜利之日正好是圣洛伦索的命名日,故以他命名,正门有他的塑像。
建筑风格庄严肃穆,是复兴主义杰作,在世界建筑史上享有盛名。建筑群呈四方形,由大教堂、修道院、王宫、陵墓、图书馆、博物馆组成,四角建塔楼,共有16个内院、86组楼梯、88个泉井、2千扇窗户、13个小礼拜堂。内藏大量珍贵文物。陵墓内室四壁用铜和深色大理石装修,西班牙历代君王棺柩均安放在这里,可供参观。
死难者山谷
死难者山谷位于距埃斯科里亚尔王陵约8公里处瓜达拉马山的一条山谷内。于1959年建成,前后历时近20年。主要是为了纪念1936年至1939年西班牙内战中的死难者而建。因其风景秀丽,现也是马德里郊外一处较著名的风景点。建有修道院和大教堂等,尤其是建于一个挖空的小山丘中的大教堂,气势宏伟、壮观,天顶高达46米,绘有巨幅基督画像;筑于山丘之上的十字架,高达150米,横粱长度为46米。
大教堂内葬有西班牙长枪党创始人何塞·安东尼奥和独裁统治者弗朗西斯科·弗朗哥。

Nearby Scenic Spot

Silk Road

The Silk Road started from Chang‘an (now Xi‘an) and Luoyang, and passed through Gansu and Xinjiang to Central Asia and West Asia, and connected the Mediterranean count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