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rka-the grasslands and lakes of northern Kazakhstan(Saryarka – Steppe and Lakes of Northern Kazakhstan)

Base Information

Nation:Kazakhstan

Destination type:Natural Heritage

Detail

(一)遗产描述
萨尔亚尔卡(也译作:萨雅克)-北哈萨克斯坦草原与湖区位于哈萨克斯坦北部的哈萨克丘陵,是哈萨克斯坦最为重要的湿地。哈萨克丘陵,亦称“哈萨克褶皱地”,(哈萨克语中称为即“黄色的山脉”),世界最大丘陵,位于哈萨克斯坦中部。北接西西伯利亚平原,东缘多山地,西南部为图兰低地和里海低地。由于深居内陆,气温年较差大,是典型的大陆性干旱半干旱气候,因而河流并不密集,甚至有许多溪流是季节性的,属荒漠、半荒漠地带。
2008年根据自然遗产遴选依据标准(ix)(x),萨尔亚尔卡-哈萨克斯坦北部的草原和湖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自然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二)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哈萨克斯坦北部的萨尔亚尔卡(Saryarka)草原和湖泊包括两个保护区:阿克莫拉州的可干尔赞恩(Korgalzhyn)自然保护区和库斯塔奈州的诺尔绰姆(Nauyrzym)自然保护区,总面积450 344公顷。这里的湿地对候鸟来说非常重要,其中包括全球濒危物种,其中包括极为罕见的西伯利亚白鹤、达尔马提亚鹈鹕、帕拉斯海鹰等等。这些湿地是鸟类从非洲、欧洲和南亚飞往西西伯利亚和东西伯利亚繁殖地的主要中途停留点和十字路口。这处遗产包括的20万公顷中亚草原地区为该地区超过一半的草原植物、一些受威胁的鸟类和极度濒危的赛加羚羊提供了宝贵的避难所。以前,赛加羚羊是一个丰富的物种,但由于偷猎而大大减少。该遗产包括两组淡水湖和咸水湖,它们位于向北流入北极和向南流入阿拉尔-额尔齐什盆地河流之间的分水岭上。
(三)遗产简介
这个世界遗产涵盖的地区由位于哈萨克斯坦北部,由库斯塔奈州的诺尔绰姆(Nauyrzym)自然保护区和位于阿克莫拉州的可干尔赞恩(Korgalzhyn)自然保护区组成。当地为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仅100至300毫米(4至12英寸),因而河流并不密集,甚至有许多溪流是季节性的。
两个保护区内的沼泽地对迁徙水鸟非常重要,这里被视作来自非洲、欧洲和南美洲的候鸟迁徙过程中重要的中转地。据估计,约有1500万至1600万只鸟类——包括许多濒危物种在内——在萨雅克境内觅食,例如极其罕见的西伯利亚白鹤、卷羽鹈鹕、玉带海雕等。鸟类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可干尔赞恩保护区内的火烈鸟,萨雅克也是地球上地理位置最靠北的火烈鸟栖息地。
而在萨雅克的草原上,有着旱獭、狼以及濒危动物高鼻羚羊等哺乳类,也有大鸨、蓑羽鹤、黄颊麦鸡、黄爪隼、黑百灵等草原性鸟类。这里的草原为许多植物和大量受到威胁的鸟类以及濒临灭绝的草原高鼻羚羊提供了庇护所。
可干尔赞恩自然保护区是哈萨克斯坦最大的保护区,它位于首都阿斯塔纳市西南130公里处,面积为25.89万公顷,其中包括19.8万公顷的水域。大体上,该保护区由两个大湖泊(田吉兹湖与库尔加尔金湖)连接起来。这里是观鸟爱好者的天堂,可以看到300多种鸟,其中一些是典型的草原鸟类,如大鸨、蓑羽鹤、黄颊麦鸡、黄爪隼、黑百灵。这里还是火烈鸟的最北端的栖息地。在保护区的湖泊区有40多种哺乳动物,其中一半是啮齿动物,如土拨鼠、地松鼠、仓鼠等。在夏季,还有从哈萨克斯坦南部来到这里的草原高鼻羚羊。特别濒危的高鼻羚羊,别名赛加羚,属于牛科。高鼻羚羊原分布于俄罗斯南部、蒙古国及中国新疆北部,栖息于荒漠、半荒漠地带。结成小群生活,有时形成数百甚至上千只的大群迁移。由于羚羊角是为名贵药材,长期遭到大量捕杀,导致野生种群频临灭绝。这种羚羊以前数目众多,但偷猎活动使其数量剧减。在夏季,高鼻羚羊从哈萨克斯坦南部来到萨热阿尔卡,这里的草原为濒临灭绝的高鼻羚羊提供了美丽的家园。

Nearby Scenic Spot

Silk Road

The Silk Road started from Chang‘an (now Xi‘an) and Luoyang, and passed through Gansu and Xinjiang to Central Asia and West Asia, and connected the Mediterranean count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