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王氏
琅琊王氏,是长期生活于琅琊这一特定行政区域内的王姓望族,是中古时期中原最具代表性的名门望族。自这一世族的奠基者王吉徙家于琅琊国临沂县都乡南仁里(今山东临沂市兰山区白沙埠镇孝友村)后,其子孙在郡治临沂繁衍生息长达400余年,遂以郡望为名,称“琅琊王氏”。
琅琊王氏发展于曹魏西晋,确立于东晋初年并达到最盛时期,史称“王与马,共天下”,延续至南朝、唐末五代以后走向衰弱。在七百年的时间里,琅琊王氏在政治、伦理道德、朝章国典、文学艺术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二十四史》中记载,从东汉至明清1700多年间,琅琊王氏共培养出了以王吉、王导、王羲之等人为代表的92位宰相和600多位文人名仕。
琅琊诸葛氏
琅琊诸葛氏是汉朝时期开基于琅琊阳都(今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砖埠镇黄疃村一带)的名门望族。
琅琊诸葛氏是三国时期主要的势力家族之一,诞生了以诸葛亮为代表的先贤古圣。《吴书》曾记载:瑾为大将军,而弟亮为蜀丞相,二子恪、融皆典戎马,督领将帅,族弟诞又显名于魏,一门三方为冠盖,天下荣之。琅琊诸葛氏在临沂地区影响深远,其祖墓位于白沙埠镇北的茶山东麓,明代《沂州志》记载汉代诸葛城村古城遗址建有“武侯祠”。开阳城的小涑河南岸有古堤名曰“诸葛堤”。古城北门“瞻崇门”城楼上层为“武侯祠”,明代的古建筑“五贤祠”内祀诸葛亮等人。
琅琊颜氏
颜回第23世孙颜盛任徐州刺史,举家定居琅琊国华县城西孝悌里(今临沂费县方城镇诸满村)。颜氏在孝悌里历经4世,约80年,至西晋时,已成为琅琊望族,遂称“琅琊颜氏”,族人均自称是“琅琊临沂人”。307年,晋室南渡,颜氏家族在江南共历9世,约270年,成为江南的士家大族。公元577年,颜真卿5世祖颜之推应周武帝征召,举家随驾入关,定居于京城长安。在京兆共历6世,约150年,又成为京兆名门巨族。
东海徐氏
东海徐氏源于古徐国,在南朝最为有名,由于南朝统治者强调皇权,重振儒学,东海徐氏在南朝积极入世,孝悌立家,发扬了儒家精神。南朝一百七十年的历史,东海徐氏出现了五位宰相,四位被封为公,从“布衣”之家一跃而为钟鼎大族。见证了家族勤政务实的经世精神。东海徐氏“儒以经世”,但“经世”需有所凭借,魏晋六朝的家族或凭“冢中枯骨”,或借军功盖世,而东海徐陵走的是典型的“文以传家”继而入世显达的路线,家族中徐勉、徐摛、徐陵等都是。东海徐氏之“文”主要有:“明经术以绾青紫,出闾阎而取卿相。”
兰陵萧氏
兰陵萧氏,自西汉萧望之以后,就是沂蒙地区著名的文化望族之一,后迁南兰陵(今江苏武进县),齐、梁的两朝开国皇帝皆是其后世子孙,也是融合南北文学的重要人物。如萧衍即是一位有影响的书法家、文学家,其子萧纲是有名的文学家。
历史名人
蒙恬、荀子、曾子、诸葛亮、刘洪、王羲之、颜真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