Тадж-Махал(Taj Mahal)

база

Алтайские горы, имеющие северо-западно-юго-восточную тенденцию, охватывают границы Китая, Казахстана, России и Монголии и простираются на более чем 2000 километров. Алтайские горы в Китае относятся к южному склону средней части, протяженностью более 500 километров и высотой 1000-3000 метров. Главный хребет имеет высоту более 3000 метров, а самая высокая вершина на севере - пик Дружбы, высота которого составляет 4374 метра.:Индия

Цинхай-Тибет ұлттық саябағы:Культурное наследие

Подробности

泰姬陵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迹之一,世界文化遗产,被评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
泰姬陵全称为“泰姬·玛哈拉”,是一座用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巨大陵墓清真寺,是莫卧儿皇帝沙·贾汗为纪念其妃子于1631年至1653年在阿格拉而建的。位于今印度距新德里200多公里外的北方邦的阿格拉城内,亚穆纳河右侧。由殿堂、钟楼、尖塔、水池等构成,全部用纯白色大理石建筑,用玻璃、玛瑙镶嵌,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泰姬陵是印度穆斯林艺术最完美的瑰宝,是世界遗产中的经典杰作之一,被誉为“完美建筑”,又有“印度明珠”的美誉。
泰姬陵因爱情而生,这段爱情的生命也因泰姬陵的光彩被续写,光阴轮回,生生不息。
(一)遗产描述
泰姬陵,全称为“泰姬·玛哈尔陵”,又译泰姬玛哈,是印度知名度最高的古迹之一,在今印度距新德里200多公里外的北方邦的阿格拉城内,亚穆纳河右侧。是莫卧儿王朝第5代皇帝沙·贾汗为了纪念他已故皇后阿姬曼·芭奴,即泰姬·玛哈尔而建立的陵墓,被誉为“完美建筑”。作为莫卧儿王朝最伟大的陵寝,它既是印度建筑中最著名的,也是印度文化融合不同传统影响的体现。泰姬陵是印度穆斯林艺术最完美的瑰宝,是世界遗产中令世人赞叹的经典杰作之一。
1983年根据文化遗产遴选依据标准(i),泰姬陵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遴选依据标准(i):泰姬陵因完美的和谐和精湛的工艺,代表了所有印度-伊斯兰风格墓葬建筑中最好的建筑和艺术成就。在建筑风格的构思、处理和建造方面,泰姬陵堪称是一座建筑杰作。在平衡、对称以及各种元素和谐融合方面具有独特的美学特质。
(二)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泰姬陵是一座由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巨大陵墓清真寺,是莫卧儿皇帝沙贾汗(Shah Jahan)为纪念他心爱的妃子于1631年至1648年在阿格拉修建的。泰姬陵是印度穆斯林艺术的瑰宝奇葩,是世界遗产中令世人赞叹的经典杰作之一。
(三)遗产介绍
泰姬陵是沙·贾汗为纪念他第二任妻子穆塔兹·马哈尔修建的。1631年马哈尔死于他们的第十四个孩子出生之后,时年39岁。沙·贾汗极度伤心,据说一夜间白了头发。同年这座陵墓动工修建,当时的许多工匠都是来自欧洲。直到1653年这座陵墓才被建成。当然耗资巨大。有传说,沙·贾汗曾想在河对岸修建一座和泰姬陵一样的黑色大理石的陵墓,但因他晚年遭儿子囚禁,所以这个愿望没能实现。
(1)建造历史
泰姬陵于1631年(另一资料:1632年)开始动工,历时22年(另一资料:18年),每天动用2万役工。除了汇集全印度最好的建筑师和工匠,还聘请了中东,伊斯兰地区的建筑师和工匠,更是耗竭了国库(共耗费4000万卢比),这导致莫卧儿王朝的衰落。沙·贾汗国王原本计划在河对面再为自己造一个一模一样的黑色陵墓,中间用半边白色、半边黑色的大理石桥连接,与爱妃相对而眠。关于沙·贾汗想在朱木拿河的另一边为自己建一座同样的黑色大理石陵墓的传说似乎没有太多的真实性。泰姬陵刚完工不久,其子奥朗则布(Aurangzeb)弑兄杀弟篡位成功,沙·贾汗国王本人也被囚禁在离泰姬陵不远的阿格拉堡的八角宫内。此后整整8年的时间,沙·贾汗每天只能透过小窗,凄然地遥望着远处河里浮动的泰姬陵倒影,后来视力恶化,仅借着一颗宝石的折射,来观看泰姬陵,直至最终忧郁而死(9年后病死)。但有幸的是,沙·贾汗死后被合葬于泰姬陵内他的爱妃阿姬曼·芭奴的身旁。
泰姬陵是用从322公里外的采石场运来的大理石造的,但它却不是有些照片里的那种纯白色建筑。成千上万的宝石和半宝石镶嵌在大理石表面,陵墓上的文字是用黑色大理石做的。从一道雕花的大理石围栏上可以看到出色的手艺。阳光照射在围栏上时,它投下变化纷呈的影子。从前曾有银制的门,里面有金制栏杆和一大块用珍珠穿成的布盖在皇后的衣冠冢上(它的位置在实际埋葬地之上)。窃贼们偷去了这些珍贵的东西,许多人曾企图挖取镶嵌在大理石栏上的宝石,但泰姬陵的雄伟壮丽仍使人为之倾倒。
泰姬陵坐落在一个风景区内,庄严雄伟的门道象征着天堂的入口,上方有拱形圆顶的亭阁。原先这儿曾有一扇纯银的门,上面镶嵌着几百个银钉。这些东西都已被劫走,门是铜制的。
泰姬陵代表了莫卧儿建筑成就的高峰。这种风格的陵墓竖立在一个底座上,上面饰有光塔,人们对它怀有和对清真寺同样的崇敬的心情。这种风格的纪念陵墓在印度北部发展并随之消失。
侯迈因在德里的陵墓于1564年动工,它是泰姬陵的雏形,牢固、威严而不失精致、高雅。17世纪70年代奥朗则布在奥芝加巴德为他的妻子仿造了一座泰姬陵,可是它没有泰姬陵的魅力与和谐。德里的另一陵墓赛夫达贾之墓于1753年动工,被称为是“莫卧儿建筑最后的闪光”,然而它可不是一座人们尽力设法要运河看的建筑物。这些纪念陵墓都有一个标准的模式——一个大的洋葱形状的拱顶、水道、分成四部分的花有泰姬陵的建造者把这些东西融化在一起,创造出一座无与伦比的建筑。与孟加拉的总督威廉·本廷克爵士策划的阴谋相比,泰姬陵内珍贵财宝的失窃可谓微不足道。19世纪30年代,他谋划拆除当时疏于管理、杂草丛生的泰姬陵,把大理石运往伦敦出售。只是因为从德里红堡上拆下的大理石找不到买主,这个计划才作罢。后来,在1900年当了印度总督的柯曾重新修复了泰姬陵。
1632年,泰姬陵在沙·贾汗选中的印度北部亚穆纳河转弯处的大花园内开始动工兴建。此处位于亚穆纳河下游,十分空旷,沙·贾汗可以从河上游的阿格拉城堡上远远地望见。建筑学和珠宝最受沙·贾汗喜爱,因此,他选用大理石建造泰姬陵,并以十分精巧的手艺在大理石上镶嵌无数宝石作装饰。本国以及波斯、土耳其、巴格达的建筑师、镶嵌师、书法师、雕刻师、泥瓦工共计两万多人参与了泰姬陵的建设。此工程选用了本国的大理石,中国的宝石、水晶、玉和绿宝石,巴格达和也门的玛瑙,斯里兰卡的宝石,阿拉伯的珊瑚等。
1653年(也有人说是1654年),泰姬陵建成。时至今日,已经300多年了,但它的辉煌和气派依然未减。来到泰姬陵,一座高30米、用红沙岩落成、顶部有座八角亭的十分气派的拱门展现在眼前,其大理石结构十分突出,上面镶嵌有美丽的花朵,配以优美的书法。
毫无疑问,泰姬陵是世界上完美艺术的典范。基本上由大理石建成的建筑毫无瑕疵,月光之下的泰姬陵更给人一种恍若仙境的感觉。它不仅表达了沙·贾汗对爱妻的深切纪念,也是他给人类的一份厚礼。
(2)泰姬陵-因爱情而生
泰戈尔说,泰姬陵是“永恒面颊上的一滴眼泪”。
泰姬陵是莫卧儿王朝皇帝沙·贾汗为爱妃泰姬·玛哈尔所造的陵墓,这座世界七大建筑奇迹背后其实有一段哀怨缠绵的历史,了解它的历史的背景,确能增加观赏泰姬陵的趣味。阿姬曼·芭奴,这个来自波斯的女子,美丽聪慧,多才多艺,玛哈尔嫁给沙·贾汗的20多年里,两人形影不离,用自己的生命见证了沙·贾汗的荣辱征战。沙·贾汗封她为“泰姬·玛哈尔”,意为“宫廷的皇冠”,可谓是三千宠爱在一身。可惜的是,不论中外,自古红颜多薄命,1622年泰姬在生下第14个孩子后香消玉殒,死时年仅38岁。死讯传来,沙·贾汗悲痛欲绝,竟然一夜白头。她的最后愿望就是长眠在一座美丽的陵墓中,于是,一个悲痛的丈夫沙·贾汗亲自设计,动用了王室的特权,动用了几万工人,倾举国之力,耗无数钱财,以宝石镶饰修建陵寝,图案之细致令人叫绝,花了22年时间建成泰姬陵,为爱妻写下了这段瑰丽的绝响。正如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所说,爱情的力量在这里震撼了所有的人。沙·贾汗本想在河对岸为自己建造一座一模一样的黑色陵墓,并在两者之间建一座黑白相间的桥,但他的儿子发动政变夺取了王位,并把他囚禁在阿格拉堡。沙·贾汗的余生就在阿格拉堡中度过,透过一扇小窗日夜遥望着泰姬陵。
凡是见过泰姬陵的人,都被它那洁白晶莹、玲珑剔透的身影所倾倒。这是一座全部用白色大理石建成的宫殿式陵园,是一件集伊斯兰和印度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古代经典作品,泰戈尔曾赞美道:泰姬陵是“时间面颊上的一滴泪”。在世人眼中,泰姬陵就是印度的代名词。这座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宏伟陵墓,正如万里长城一样,浓缩着一个伟大民族和文明古国数千年的灿烂文化。
泰姬陵百看不厌,它仍旧能使人惊讶。它在一天里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自然光线中显现出不同的特色。虽然它是一座陵墓,可它却没有通常陵墓所有的冷寂。相反你感到它似乎在天地之间浮动。它的和谐对称、花园和水中倒影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令无数参观者惊叹不已的奇迹。估计有2万名工匠参与了泰姬陵的建造,历时22年才完成。据说一位法国人和一位威尼斯人参与了工程的部分工作。至今没有一位建筑师被记录肯定参与了陵墓的建造——这对这个建筑物是很适宜的,因为建造它的本意在于让人们只记住在陵墓里的人。
(3)独具风格的建筑美学
泰姬陵无论构思还是布局都是一个完美无缺的整体,它充分体现了伊斯兰建筑艺术的庄严肃穆、气势宏伟的独特魅力。在建筑美学上,最引人注意的是其完全对称。以主殿中心向两向延伸之轴线切割之中轴线,可以看到相对于中轴线之距离相等之处的雕饰在数量、尺寸及样式上完全对称。其中轴线贯穿园区各门、水池及道路等之中线。泰姬陵代表了莫卧儿建筑成就的高峰,它的构思和布局充分体现了伊斯兰建筑艺术庄严肃穆、气势宏伟的特点,整个建筑富于哲理,是一个完美无缺的艺术珍品。
(四)建筑特点
(1)风格
泰姬陵的构思和布局充分体现了伊斯兰建筑艺术庄严肃穆、气势宏伟的特点,整个建筑富于哲理,是一个完美无缺的艺术珍品。所有游客都把印度人民的这一非凡杰作称为印度的奇珍。
这座伊斯兰风格的建筑外形端庄宏伟,无懈可击,寝宫门窗及围屏都用白色大理石镂雕而成,墙上用各色宝石镶嵌出色彩艳丽的花朵。
(2)工艺成就
建筑群总体布局完善:布局很简明,陵墓是唯一的构图中心,它不像胡玛雍陵那样居于方形院落的中心,而是居于中轴线末端,在前面展开方形的草地,因之,一进第二道门,有足够的观赏距离,视角良好,仰角大约是1:4.5。建筑群的色彩沉静明丽,湛蓝的天空下,草色青青托着晶莹洁白的陵墓和高塔,两侧赭红色的建筑物把它映照得格外如冰如雪。倒影清亮,荡漾在澄澈的水池中,当喷泉飞溅水雾迷时,景象尤其魅人。为死者而建的陵墓,竟洋溢着乐生的欢愉气息。
陵墓肃穆明朗 构图稳重舒展:台基宽阔,和主体约略成一个方锥形,但四座塔又使综轮廓空灵,同青空相穿插渗透。它的体形洗练:各部分的几何形状明确,互相关系清楚,虚实变化肯定,没有过于琐碎的东西,没有含糊不清的东西,诚朴坦率。它的比例和谐:主要部分之间有大体相近的几何关系,例如,塔高(连台基)近于两塔间距离的一半,主体的立面的中央部分的高近于立面总宽度的一半,立面两侧部分的高近于立面不计抹角部分的宽度的一半,其余的大小、高低、粗细也各得其宜。它的主次分明:穹顶统率全局,尺度最大;正中凹廊是立面的中心,尺度其次;两侧和抹角斜面上凹廊反衬中央凹廊,尺度第三;四角的共事尺度最小,它们反过来衬托出中央的阔大宏伟。此外,大小凹廊造成的层次进退、光影变化、虚实对照,大小穹顶和高塔造成的活泼的天际轮廓,穹顶和发券和柔和的曲线,等等,使陵墓于肃穆的纪念性之外,又具有开朗亲切的性格。
熟练运用构图的对立统一规律:陵墓方形的主体和浑圆的穹顶在形体上对比很强,但它们却是统一的:它们都有一致的几何精确性,主体正面发券的轮廓同穹顶的相呼应,立面中央部分的宽度和穹顶的直径相当。同时,主体和穹顶之间的过渡联系很有匠心:主体抹角,向圆接近;在穹顶的四角布置了小穹顶,它们形成了方形的布局;小穹顶是圆的,而它们下面的亭子却是八角形的,同主体呼应。
四个小穹顶同在穹顶在相似之外好包含着对比:一是体积和尺度的对比,反衬出大穹顶的宏伟;二是虚实的对比,反衬出大穹顶的庄重。细高的塔同陵墓本身形成最强的对比,它们把陵墓映照得分外端遍地开花宏大。同时,它们之间也是统一的:它们都有相同的穹顶,它们都是简练单纯的,包含着圆和直的形式因互;而且它们在构图上联系密切,一起被高高的台基稳稳托着,两座塔形成的矩形同陵墓主体正立面的矩形的比例是相似的,等等。除了对比着各部分有适当的联系、呼应、相似和彼此渗透之外,它们之间十分明确的主从关系保证了陵墓的统一完整。
(3)布局
泰姬陵整个陵园是一个长方形,长576米,宽293米,(另一资料:陵区南北长580米,宽305米)总面积为17万平方米。四周被一道红砂石墙围绕。正中央是陵寝,在陵寝东西两侧各建有清真寺和答辩厅这两座式样相同的建筑,两座建筑对称均衡,左右呼应。陵的四方各有一座尖塔,高达40米,内有50层阶梯,是专供穆斯林阿訇拾级登高而上的。大门与陵墓由一条宽阔笔直的用红石铺成的甬道相连接,左右两边对称,布局工整。在甬道两边是人行道,人行道中间修建了一个“十”字形喷泉水池。
陵园分为两个庭院:前院古树参天,奇花异草,芳香扑鼻,开阔而幽雅;后面的庭院占地面积最大,由一个十字形的宽阔水道,交汇于方形的喷水池。喷水池中一排排的喷嘴,喷出的水柱交叉错落,如游龙戏珠。后院的主体建筑,就是著名的泰姬的陵墓。陵墓的基座为一座高7米、长宽各95米的正方形大理石,陵墓边长近60米,整个陵墓全用洁白的大理石筑成,顶端是巨大的圆球,四角矗立着高达40米的圆塔,庄严肃穆。象征智慧之门的拱形大门上,刻着《古兰经》。中央墓室放着泰姬和沙·贾汗的两具石棺,宝石闪烁。
寝宫居于陵墓正中,四角各有一座塔身稍外倾的圆塔,以防止地震塔倾倒后压坏陵体。寝宫的上部为一高耸饱满的穹顶,下部为八角形陵壁,上下总高74米,用黑色大理石镶嵌的半部古兰经的经文置于4扇拱门的门框上。寝宫内有一扇由中国巧匠雕刻得极为精美的门扉窗棂。寝宫共分宫室5间,宫墙上有构思奇巧的用珠宝镶成的繁花佳卉,使宫室更显光彩照人。中央八角形大厅是陵墓的中心,在墙上镶嵌着浅浮雕和精美的宝石。中心线上安放着泰姬的墓碑,国王沙·贾汗的墓碑则位于其旁边。
竣工后的泰姬陵全长583米,宽304米,四周是红砂石墙紧紧包围。整座陵墓占地17万平方米。陵寝居中,东西两侧各建有式样相同的建筑:一是清真寺,一是答辩厅。陵的四方各有一座高达40米的尖塔,内有50级阶梯。此塔专供穆斯林教徒们每天拾级而上,登高朗诵《古兰经》,已及祈祷朝拜之用。
泰姬陵最引人瞩目的是用纯白大理石砌建而成的主体建筑,皇陵上下左右工整对称,中央圆顶高62米,令人叹为观止。四周有四座高约41米的尖塔,塔与塔之间耸立了镶满35种不同类型的半宝石的墓碑。陵园占地17公顷,为一略呈长形的圈子,四周围以红沙石墙,进口大门也用红岩砌建,大约两层高,门顶的背面各有11个典型的白色圆锥形小塔。大门一直通往沙杰罕王和王妃的下葬室,室的中央则摆放了他们的石棺,庄严肃穆。
花园中间是一个大理石水池,水池尽头则是陵墓,内有两座空的石棺,棺木一大一小,沙·贾汗王及皇后葬于空棺处地下的土窖内。陵墓主殿四角都有圆柱形高塔一座,每座塔均向外倾斜12度。墓室中央有一块大理石的纪念碑,上面刻着几行波斯文:“封号宫中翘楚泰姬玛尔哈之墓”。站在陵墓旁边回廊中央的石块上,可以感受到强烈的回音,令人迷蒙不已。后方草坪为当时宫殿的葡萄园。主体建筑外观以最高级纯白大理石打造,内外镶嵌美丽的宝石(水晶、翡翠、孔雀石),陵墓的每一面都有33米高的拱门,陵前水池中的倒影,看起来好像有两座泰姬陵。这些镶嵌的经文中,以“邀请心地纯洁者,进入天堂的花园”这句最负盛名。陵寝内还有一扇精美的门扉窗棂,传说是出自中国明代工匠的雕刻。在中央的宫室里则设有一道雕花的大理石围栏,里面放着的就是世界闻名的沙·贾汉和泰姬的两座大理石棺椁,但这两座石棺却不是真的,因为真棺安放在地底下的另一间地下室内。棺椁上以翡翠、玛瑙、水晶、珊瑚、孔雀石等20余种价值连城的宝石镶嵌出精致的茉莉花图案,其工艺之精细、色彩之华丽,可谓巧夺天工,无与伦比。从外表上看,由于整座陵墓系由纯白大理石砌成,因此,一日之中,随着晨曦、正午和晚霞三时阳光强弱的不同,照射在陵墓上的光线和色彩就会变幻莫测,呈现出不同的奇景。每逢花好月圆之夜,景色更为迷人。正如沙·贾汉在建好之初所说:“如果人世间有天堂与乐园,泰姬陵就是这个乐园。”
泰姬陵在早中晚所呈现出的面貌各不相同,早上是灿烂的金色,白天的阳光下是耀眼的白色,斜阳夕照下,白色的泰姬陵从灰黄、金黄,逐渐变成粉红、暗红、淡青色,而在月光下又成了银白色,白色大理石映着淡淡的蓝色萤光,更给人一种恍若仙境的感觉。有人说,不看泰姬陵,就不算到过印度;不在月光下来到泰姬陵,就不算到过泰姬陵。2004年11月27日,泰姬陵有条件的对游客开放夜游,门票高达1500卢比,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早中晚游览票价不一样的景点。
陵园无论构思还是布局都是一个完美无缺的整体,它充分体现了伊斯兰建筑艺术的庄严肃穆、气势宏伟的独特魅力。凡到此陵参观过的游客,无不感叹。
(五)旅游景点
泰姬陵还被美国《国家地理·旅行家》杂志评为是“人一生要去的50个地方”之一的人类创造的不朽的“世界奇观”。
2004年9月27日印度北方邦政府在泰姬陵所在地阿格拉市喜庆举世闻名的泰姬陵落成350周年,并由此拉开了“泰姬陵国际年”的序幕。庆祝活动的高潮是9月27日晚在距泰姬陵两公里的阿格拉堡举行的古典音乐会。月光下,南亚各国的著名音乐家联袂表演了精彩的音乐和歌曲节目。印度北方邦政府围绕着泰姬陵落成350周年,举行了放鸽仪式、风筝比赛以及古典音乐会等一系列欢庆活动,2008年初还将计划在阿格拉举办以泰姬陵为主题的画展、国际电影节和舞蹈节等。
泰姬陵因爱情而生,而这段爱情的生命又因它的光彩被后世续写。今天,在印度,有无数的青年男女结伴来到这里,许下他们终生的誓言,企盼自己的爱情像泰姬那样天长地久。尽管每天有世界各地的上万游人相伴,但漫步在泰姬陵的身旁,你仍然能感觉到她的孤独和寂寞,她就像一位形单影只的绝代佳人,在潺潺的朱木拿河边痴痴地企盼着爱侣的归来。
(1)莫卧儿式花园
此花园是一个典型的波斯式花园(Persian garden),位于主体前方,中央有一水道喷泉,而且有两行并排的树木把花园划分成4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型,因为“4”字在伊斯兰教中有着神圣与平和的意思。
(2)陵墓主体
主体建筑呈八角形,中央是半球型的圆顶,整座主体都以沙·贾汗最喜欢的白色大理石所建,而在白色的大理石上则镶满了各种颜色的宝石,拼缀成一些美丽的花纹与图案。建筑时,在主体下方挖了18个井,每个井都以一层石头、一层柚木的方式,把地基层层叠起,以减低地震对主体的伤害,可见沙·贾汗对皇后的爱护。陵墓内部只靠室外透入的阳光照明,在大理石屏风内有两副空石棺,而沙·贾汗与皇后的真正长眠地点是在地下另一土窖中。
(3)清真寺
在主体两旁各有一座清真寺,以红砂岩建筑而成,顶部是典型的白色圆顶,而兴建这两座清真寺的主要目的,是维持整座泰姬陵建筑的平衡效果,以达到对称之美。
(4)陵墓倒影
韶关市摄影爱好者侯刚向记者展示了他在印度泰姬陵拍摄过程中的惊世发现——泰姬陵在水中的倒影呈现了泰姬的少女形象。这是全世界首次有人提出这一观点,已引起了中印两国有关部门的重视。
2006年春节期间,侯刚携夫人赴印度进行摄影创作活动。在拍摄泰姬陵时,他突然发现,平静的水面上,泰姬陵的倒影呈现出一个戴着王冠的少女形象,夫妇俩被惊呆了!回到韶关后,他们与广州有关单位联系,经有关部门向印度方面了解,确认了此前在国外没有类似的发现。
这个发现令在场的人啧啧称奇,许多人表示,这一发现可能成为提供破解印度古老文明历史之谜的又一个佐证。
而且从这个角度看,泰姬陵的本身就像一个少女的头像。
图解 泰姬陵的女性形象
从上往下看,分别为王冠、眼睛、鼻子、嘴。

Рядом С Живописным

Ғалымдар арасында «Орталық Азия» географиялық ұғымы туралы біркелкі түсінік жоқ. Тар анықтама Кеңес Одағының ресми анықтамасынан туындайды, ол өзінің еншілес бес республикасына кіретін Қазақстан, Қырғызстан, Өзбекстан, Тәжікстан және Түрікменстанға ғана қатысты.

Кольцо Алта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