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shan National Park(Lushan National Park)

Base Information

Nation:China

Destination type:Cultural Heritage

Detail

遗产地描述

庐山,又名匡山、匡庐,地处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市境内,山体呈椭圆形,典型的地垒式块段山。庐山国家公园总面积30200公顷,东偎婺源、鄱阳湖,南靠滕王阁,西邻京九铁路大通脉,北枕滔滔长江。长约25公里,宽约10公里,绵延的90余座山峰,犹如九叠屏风,屏蔽着江西的北大门,主峰汉阳峰,海拔1474米。故古人云:“峨峨匡庐山,渺渺江湖间”,形容恰到好处,描绘了一幅充满魅力的天然山水画卷。

庐山自古命名的山峰便有171座。群峰间散布冈岭26座,壑谷20条,岩洞16个,怪石22处。水流在河谷发育裂点,形成许多急流与瀑布,瀑布22处,溪涧18条,湖潭14处最为著名的三叠泉瀑布,落差达155米,有“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之美句。

庐山不仅风景秀丽,而且文化内涵深厚,更集教育名山、文化名山、宗教名山、政治名山于一身。在过去的2000年吸引了文坛巨匠1500余位登临庐山,留下4000余首诗词歌赋,900多处悬崖和石碑铭文。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七年(公元1014年)观音桥我国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公元1180年,大哲学家朱熹振兴了白鹿洞书院。他在此开创了中国讲学式教育的先河。中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提出第四纪期间庐山有冰川发育,引起国际学术界瞩目。因而庐山又是自然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庐山还保留了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宗教及教派的寺庙、道观、教堂多座,具有宗教独特性。

遗产地价值

199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根据遗产遴选标准(ii)、(iii)、(iv)、(vi)批准庐山国家公园为世界文化遗产。

标准(ii):庐山公园中的建筑、寺庙布局、书院创建了一种展示从汉代后期(公元前3世纪)到20世纪初内在价值更替的文化景观。

标准(iii):选择在风景区内高品质文化财产的选择性与敏感性反映出中国所推崇的自然与人文和谐互动。

标准(iv):白鹿洞书院古建筑群代表了中国传统书院建筑的原型。观音桥,石拱桥采用榫卯结构,在中国桥梁建筑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代别墅群证明了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西方文化的渗透到中国的内陆地区。

标准(vi):公元四世纪,高僧慧远在庐山建东林寺,首创观像念佛的净土法门,开创中国化佛教,代表佛教中国化的大趋势。公元1180年,大哲学家朱熹振兴了白鹿洞书院。他在此开创了中国讲学式教育的先河。他以儒家传统的政治伦理思想为支柱,继往开来,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自此,“理学”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体思想,影响了中国七百年的历史进程。同时传播到日本、韩国、印尼等国家,对全球教育事业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Nearby Scenic Spot

Silk Road

The Silk Road started from Chang‘an (now Xi‘an) and Luoyang, and passed through Gansu and Xinjiang to Central Asia and West Asia, and connected the Mediterranean count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