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模孜多孜其力克技艺

基本信息

行政区归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阿克苏地区 阿克苏

经纬度坐标:80.22259813 ,41.16288588

非遗类型:传统技艺

非遗级别:地区级

非遗传承人:艾合坦木·伊斯坎代

公布批次:第四批

项目编号:Ⅷ-48

申遗单位:阿克苏市文化馆

申遗负责人:黄净

申遗联系方式:17707433118

详细信息

地理环境

阿克苏市,维吾尔语意为“白水城”,阿克苏市位于东经79°43′26″~82°00′38″,北纬39°28′57″~41°30′10″,地处南疆中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北边缘、塔里木河上游,是阿克苏地区七县二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总面积1.3584万平方公里(不含兵团),已建城区总面积153.59平方公里,耕地169.1万亩,由维、汉、回、哈等36个民族组成,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市辖3乡3镇、5个街道和6个片区管委会,共有112个行政村和59个社区。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等荣誉称号。阿克苏市属大陆性暖温带干旱气候,四季分明,热量丰富,降水稀少,光照充足,无霜期较长,昼夜温差大。

流布区域

阿克苏市城乡

历史渊源

丝绸之路的开通,中原地区的手工制鞋技艺也随着其他生产生活技艺传入西域,尤其在唐代,塔里木盆地是重要的屯垦区之一,随着农耕文明的发展,助推了西域由游牧文明向农耕文明的社会转型发展。阿克苏市传统皮鞋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制作样式是根据各民族的生活习俗设计制作的,是代代相传的手工技艺。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的生活需求以及制鞋技术的现代化进程,过去旧的传统手工操作逐渐被现代化机器操作所取缔。该项技艺传承,是新疆地区历史上各民族先民交流交往交融的有力历史见证,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力实证。

基本内容

皮鞋制作工艺所需工具有:锥子、模型、蚂蚱、剪刀、榔头等工具。

皮鞋制作的主要工序是:首先要备好皮革,按照皮鞋或皮靴的大小来裁剪皮革。将鞋底与皮革放进模型里固定鞋型,然后开始在锥子上穿线缝制。

传承谱系

该项技艺在阿克苏市各乡镇偶有家族性传承或师徒关系传承。

第一代传承人:莫拉红,喀什人,后定居阿克苏市拜什吐格曼乡;

第二代传承人:马木提,拜什吐格曼乡人;

第三代传承人:麦麦提·雅合牙,现居于阿克苏市东环批发市场;

第四代传承人:艾合坦木·伊斯坎代。

基本特征

一是曾经是各族群众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须品。二是全手工制做,适宜普通劳动群众。三是民间的家族传承。

主要价值

阿克苏市的皮鞋制作技艺非遗传承,是新疆地区历史上各民族先民交流交往交融的有力历史见证,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力实证。2016年4月,该项技艺被列入地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濒危状况

目前,民间从事手工制鞋的工匠日趋减少,存在一定的濒危风险。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近年来,阿克苏市不断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工作,以传承体系+非遗保护传承基地+融入市场产业布局等体系建设为抓手,有效保护了该项目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