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传统刺绣

基本信息

行政区归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阿克苏地区 库车市

经纬度坐标:82.95764368 ,41.71838431

非遗类型:传统美术

非遗级别:地区级

非遗传承人:努尔曼古丽·买克木提

公布批次:第二批

项目编号:Ⅶ-4

申遗单位:库车市文化馆(非遗保护传承中心)

申遗负责人:罗志娟

申遗联系方式:18096999808

详细信息

地理环境

库车县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地理位置为北纬40°49′- 42°38′,东径40°49′-42°38′,南北长193公里,东西宽164公里,总面积15379平方公里。我县是人口较多的县城,有维吾尔族、汉族、回族等23个民族,以维吾尔族为主体混合定居,总人口达45万人,有8个镇、6个乡、4个办事处、8个农牧场,188个行政村、56个社区。

地理位置北高南低,属干旱、少雨气候,属典型的温和地带,干旱气候。

维吾尔族经历游牧生活的一段漫长时期,从大自然吸取精神食粮和体力,草原生活、寻找水源的生活习惯,自然形成他们与大自然同呼吸、珍爱花鸟的品性。就是这种品性用手绣的技艺,在衣饰、家用物品上有了充分显示,如:妇女的穿着打扮、花帽、房间里用的墙裙、炕和板床边缘、门上所用的帘子,线毯、毛毡、墙面和屋顶绘制的各色图案等习俗就足以证明。

流布区域

维吾尔传统刺绣在我县分布广泛,主要分布于伊西哈拉镇、乌恰镇、库车镇等地。

历史渊源

据考古资料,在1903年日本的大谷光瑞探险队,到库车苏巴什古城考古发现一骨灰盒带回了日本,就在此盒子外围绣有人与动物图案。

属6-7世纪的克孜尔千佛洞第198窟画面4名男子的服装就绣有以蓝色、红色、白色为主的绣花图案,还有在第80窟壁画上的女子服饰花案就是现在我们所讲的十字绣绣花图案,第8石窟壁画上的16个龟兹男教徒身穿衣物和头饰,其花案以花鸟图和几何图形为主体内容。

某个区域的新技术产业,只有在某个年代、发展到一定水平时,再往后才可跨时代的扩张影响力。通过种种史料,可以明显得知在维吾尔族人民生活,2千年以前就已生产丝线,绣制生活用品和艺术品,丝织绣花文化已形成。

基本内容

刺绣是指在丝绸、棉布、蚕丝布料化学面料等适用于绣花的布料上,用面、麻、毛等原料纺制的彩线,用钢针或铁钩在布面上下穿插而绣制各类图案的手工艺。手绣题材不一,可有各种花鸟图案、书法文字、自然风景、建筑图案,利用各色绣花线,绣制美丽花案,制作生活用品为目的。

因刺绣的种类不同,对布料的要求也有所不同,传统刺绣以棉布和丝织品为主。在精工编织的布料和绸布上绣花的效果比较好,十字绣花所用的布料就要特制的绣花布料。当今时代,纺织业的发达和绣花业用途的不断扩展为基础,绣花所用的布料的种类也是非常的多。

传统刺绣技术程序也因材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1)传统刺绣技艺的步骤,先挑选好布料和图案,十字绣花是根据计算好绣花线的行列数,因此为方便于数清格子使绣出的花案整齐美观,先将衬布按所需花案有规则的以格子状抽出线条,在绣花布上做衬底(因这种格状衬布很适合十字绣花,到现在还是使用这种方法,并批量生产这种现成的格状绣花衬布),格状衬布放好后,从中间部分开始绣花。绣制的图案完成后,再把放在底部的衬布抽掉,绣花的全部程序就完成。

传统刺绣所装饰的家用生活用品主要有:枕套、手巾、衣物盖布、木箱盖布、沙发垫布、窗帘、门帘、家用电器盖布等。

2)传统网状刺绣是用缝纫机加工而成,主要程序是先选好布料和花案,这类针绣所用布料基本上使用白布,在布上用双层彩色棉线绣制,将选好的图案垫在绣花布底下,用复写纸在布面上复磨出底部的花案,再把布料用两个圆绷箍绷紧,然后把缝纫机头部的踏子取掉后开始绣花。因现在有专用缝纫机,就省略了几道程序。传统刺绣和现代刺绣的唯一区别就在于传统针刺绣使用的布料是白色或奶白色布料,在布料上的花案边缘用棉线勾勒绣制而成,再把中间空出部分剪掉掏空,这种方法显得非常逼真而且美观。现代的绣花技术虽然用料多样,但工序简单,而且没有掏空,显得比较简单。

传统刺绣所装饰的家用生活用品有枕套、手巾、衣物盖布、木箱盖布、沙发垫布、窗帘、门帘、家用电器盖布等,而现代刺绣技艺主要用于装饰,用于被子、褥子、手提包、提袋、摇篮布品、牲畜装饰品(马鞍、缰绳、盖布等)。

传承谱系

维吾尔传统绣花业在丝绸文化发展时期,祖辈们热爱大自然、花草树木的审美观念和传统爱美意识得到发挥,用手绣的方法在服装、建筑物上表现,传统绣花业渐渐发展,并渗透于维吾尔民族的整个生活和生存习俗中,世世代代相继遗传下来,直到现在,只要是生活中的布料用品,都能找到手工绣花业的艺术痕迹。

目前,在我县市场上能遇见的利用绣花技艺绣制的家用生活用品有被子、褥子、手提包、提袋、摇篮布品,库车维吾尔传统刺绣在我县主要分布在伊西哈拉镇、乌恰镇、库车镇等地,乌恰镇、伊西哈拉镇现定为绣花业技术基地。

阿依先·买买提(1892年-1965年)1907年起从事传统刺绣;

努尔尼莎汗·吐尔迪(1935年-2000年)1948年开始从事传统刺绣;

热依罕古·托乎提1949年出生,1962年开始从事传统刺绣;

努尔曼古·买合木提1970年出生,伊西哈拉镇托万比加克村5组,1987年开始师从婆婆努尔尼莎汗·吐尔迪学艺,是我县目前以刺绣产品供应市场的主要传承人之一。

基本特征

生活在新疆各地区的维吾尔族,因地理环境和条件的不同,生活习俗有所差异,致使刺绣技艺也各有地方特色;

1.传统刺绣融入当地群众的生活、内心感情和习俗、民族特点等方面;

2.传统绣花业在研究传统民族文化艺术、美术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库车传统手工绣花业能够体现强烈的民族风味,绣花制品精美高雅、受人喜爱。

4.传统刺绣是维吾尔族妇女智慧的结晶,一般在家务休闲时候,为满足自己的喜好而从事的一种手工技艺,能够表现她们的勤劳、机灵、坚强的品性。

主要价值

1.传统绣花业是维吾尔族生活习惯和民族品性的强烈体现,在研究传统民族文化和手工艺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传统手工绣制品以精美高雅、广受喜爱的特点和价格合理、花案艳丽、表现性强等优点,占据了民族工艺品市场,非常畅销,能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

3.产品美观耐用,在维吾尔族生活中起到装饰家居的作用。

4.在发展我县旅游业、使其它区域以传统手工技艺了解库车、以民族工艺影响全世界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濒危状况

1.传统刺绣原先使用手工纺制的棉线刺绣,随着当今现代化工业高速发展的趋势,纺线技术的提高,民间传统绣花业所使用的手工纺制的绣花线,现被五颜六色的用混合物材料机械纺制的绣花线所代替。

2.对于手工传统绣花业,近些年只追求市场需求和经济效益,利用简便的方法,而且还用现成的格子绣花衬布和纸料,对手工十字绣等绣花工艺有了很大的威胁。

3.随着刺绣的机械化发展,专业缝纫机的产生,只追求效率,传统精美艺术性花案变成普遍而简单,其内含艺术魅力减弱。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1.各乡镇党委、政府通过采取减免传承人的义务劳动等一系列措施,为他们创造有利条件,进行鼓励。

2.对从事传统刺绣技艺的技师,实施各类优惠政策。

3.加强培养徒弟之外,在各乡镇和村、社区开办专业性培训班,并培养了一部分学徒。

4.为了使群众对以刺绣制作的手工生活用品有更深的了解,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了有计划、规范性的宣传活动。

5.做好了对此项目的普查、整理、立档工作,并建立数据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