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环境
乌什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的天山南麓,地理坐标东经78°23′41″、北纬40°43′08″,总面积8841.99平方公里,人口20.6万人。县城距阿克苏市公里里程111公里,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首府乌鲁木齐公里里程1111公里。
县境内有山脉、河流、戈壁和绿洲,地势西北高,东南低,东西北三面环山,谷地由西向东倾斜,托什干河纵贯县境中部,形成峡谷地带。全县地貌大致可划分为山区、河谷、戈壁三个类型。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日照时间长,适用于各类农作物生长,县境内有小麦、玉米、水稻、胡麻等,野生沙棘资源丰富。有雪豹、黄羊、旱獭、雪鸡等野生动物,矿藏有磷矿、石膏矿、铝土矿等。
乌什县是古丝绸之路中道的边陲重镇,古称温宿国地,早在西汉就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是历代兵家必争的扼口要塞之地。乌什县是以维吾尔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区,境内主要有维吾尔、汉、柯、回等世居民族,维吾尔族占93.7%,民国2年,建立乌什县。
流布区域
《乌什县维吾尔族民间传统婚礼》主要分布在乌什县英阿瓦提乡、依麻木乡等地。
历史渊源
从西汉开始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乌什一直是新疆政治、经济和文化重镇之一,各民族团结奋斗,共同创造了乌什的历史,境内主要有维吾尔、汉、柯、回等世居民族,还有乌孜别克、蒙古、哈萨克等民族。据乌什县志记载,早在蒙古汗国时期,由于连年战争不休,人民流离失所,生产和生活发展遭到破坏,十七世纪乌什被准葛尔部控制,横征暴敛。后从吐鲁番迁移大批维吾尔人到乌什,清同治六年(1867),阿古柏侵占乌什,光绪三年(1877),清军收复乌什,改善治理措施,恢复发展生产,经济得以日渐复苏,新疆各地的维吾尔族人为了生存,迁至乌什。新中国成立后,更有不少外地的维吾尔族寻亲访友,来此落户。以上是乌什维吾尔族简要历史,据《乌什县志》记载,乌什维吾尔族民间传统婚礼十分讲究、繁杂,婚礼时间长达4天,每天的婚礼内容不同,这与其他地区维吾尔族民间婚礼有显著区别,传统民间婚礼至今保持着原来的习俗。
基本内容
乌什县民间传统婚礼是指维吾尔族婚礼,大致可分为提亲、定亲、议婚、完婚四个部分。
提亲也称试探。过去讲究门当户对或亲上加亲,“儿子结婚,父母包办”较为盛行。但也有例外,儿子自己看好后由父母去提亲。提亲在形式上仍是必不可少的。提亲前,男方家人会托本村德高望重三男三女作为媒人去打探女方家口气,媒人担当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男女双方不论以何种方式认识的,男方父母都要请媒人拜访女方家。女方家也会对其情况进行调查,包括家庭背景、男方的人格品行等。经全家研究后作出决定。得知女方同意后,男方家人会带上质量上乘的布料、盐、九个馕等去提亲。由此可见,有了媒人的搭桥牵线,男女双方家人才能进入定亲阶段。这也表明媒人在促成一桩喜事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托媒”作为一种文化观念、一种男女双方结识交往的手段,已渗入人们思想意识深处,成为一种公认的习俗,并将在一定时期内发挥作用。提亲的程序虽然有些复杂,但是从这一层面也反映出维吾尔族对婚姻的谨慎与重视。
传承谱系
乌什县《维吾尔族传统婚礼》的传承以社会性、民众性为特征。由父子、母女、师徒进行传承,在乌什县乡村现已确定的传承人有:第一代:力提甫.托合提 、男、1944年12月出生、小学文化,父子。第一代:坎吉汗.尕也提、女、1950年2月出生、小学文化,师徒。第二代:库尔班.牙合甫、男、1956年10月出生,小学文化,师徒。第二代:吐尼沙汗.托合提、女、1960年2月出生、初中文化,母女。
基本特征
乌什县维吾尔族民间传统婚礼具有自己的传统习俗,它已经成为有规律的风俗,具有普遍适用的一套模式,由一系列阶段组成。这一摸式的各个部分在民间的说法是提亲、定亲、议婚、结婚,这些组成因素在数量上是一定的,任何因素的缺漏和减损都不合群体的理念,在排列上是固定的,群体内设没有谁会乐意于改变它的搭配。乌什县《维吾尔族民间传统婚礼》的主要特征有:
1、接亲个别细节上不同。乌什县在接亲期间树枝上插满各种各样的食物,到了女方后,将树枝上的食物摇落让参加婚礼的人们及小孩抢着吃,烘托婚礼场面。
2、婚礼上男女双方互赠礼物不同。新郎只给新娘赠送手饰,而新娘不给新郎赠送。
3、婚后女方到男方送“暖心饭”时间上不同。乌什县女方给男方送暖心饭1天即可,而喀什地区长达15天。
4、男方到女方接亲要求人数不同。乌什县男方去女方接亲人数最多10人,而喀什地区要求人数不少于21人。
5、婚礼期间女方要求男方送礼品在数量和品种上不同。乌什县女方要求男方送的礼品数量小、品种少;而喀什地区要求的数量,品种多。
主要价值
1、具有民俗学的研究价值。从古到今至今将民间传统婚礼流传到现在,它全面、完整地体现了当地维吾尔族人民的民间传统文化。
2、具有一定的参考文化价值。当地民间传统婚礼的形成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与当地维吾尔族的民族史、文化史息息相关。
濒危状况
1、当地民间传统婚礼的传承人年纪已高,两名学徒还没有学会所有婚礼的相关组织能力。
2、由于受现代婚礼的冲击,如果不采取保护措施,具有一定的民俗研究价值和参考文化价值的民间婚礼将在民间失传。
已采取的保护措施
1、2010年已将乌什县《维吾尔族民间传统婚礼》纳入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并向全社会进行公布。
2、由县文体广电局牵头,县文化馆具体实施,组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组对民间传统婚礼进行全面录制和拍照,积极向地区申报为保护名录。
3、组织相关专家对当地民间传统婚礼进行研究。
4、由县文化馆组织人员对接班人进行培训。